賦形微細在汙渠,終日營營爲腹虛。 貪吏貪民膏血盡,不知何計與驅除。
无
其他无
〔宋朝〕 虞儔
賦形微細在汙渠,終日營營爲腹虛。 貪吏貪民膏血盡,不知何計與驅除。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西來爲看秦山雪,東去緣尋洛苑春。 來去騰騰兩京路,閑行除我更無人。
聞說先皇醉碧桃,日華浮動鬱金袍。 風隨玉輦笙歌逈,雲捲珠簾劒佩高。 鳳駕北歸山寂寂,龍旟西幸水滔滔。 貴妃沒後巡遊少,瓦落宮墻見野蒿。
五月長齋月,文心苦行心。 蘭蔥不入戶,薝蔔自成林。 護戒先辭酒,嫌喧亦徹琴。 塵埃賓位靜,香火道場深。 我靜馴狂象,餐餘施衆禽。 定知於佛佞,豈復向書淫。 闌藥凋紅豔,庭槐換綠陰。 風光徒滿目,雲霧未披襟。 樹爲清涼倚,池因盥漱臨。 蘋芳遭燕拂,蓮坼待蠭尋。 舍下環流水,窗中列遠岑。 苔斑錢剝落,石怪玉嶔岑。 鵲頂迎秋禿,鶯喉入夏瘖。 綠楊垂嫩色,綖棘露長鍼。 散秩身猶幸,趨朝力不任。 官將方共拙,年與病交侵。 徇樂非時選,忘機似陸沈。 鑒容稱四皓,捫腹有三壬。 攜手慙連璧,同心許斷金。 紫芝雖繼唱,白雪少知音。 憶罷吳門守,相逢楚水潯。 舟中頻曲宴,夜後各加斟。 濁酒銷殘漏,弦聲間遠砧。 酡顏舞長袖,密坐接華簪。 持論峰巒峻,戰文矛戟森。 笑言誠莫逆,造次必相箴。 往事應如昨,餘歡迄至今。 迎君常倒屣,訪我輒攜衾。 陰魄初離畢,陽光正在參。 待公休一食,縱飲共狂吟。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一作一止,知人表裏。 (《灌畦暇語》)。
簾垂羣吏散,苔長訟庭閒。
多謝蒼頭語我來,恍如相見笑相陪。 新詩高妙梅清絕,展讀花前病眼開。
翔纓彯組盍中留,綠水芙蓉且漫游。 過耳從教千不是,處心渾欲一宜休。 爐中異馥非多愛,架上新籤弗外求。 寂寂掩扉無所事,飽聽風竹韻凉秋。
山川雜吳楚,氣候接秋冬。 水落魚可拾,霜清裘欲重。 鄉遥歸夢短,酒薄客愁濃。 白帝何時到,高吟酹臥龍。
駒鹿何年致,它山小水濱。 呦呦興念母,麌麌熟依人。 物性初無定,野心時亦馴。 故林迷町疃,結友幸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