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鑪斗帳自溫溫,露挹薔薇嶺外村。 氣韻更如沉水潤,風流不带海嵐昏。
无
其他无
〔宋朝〕 虞儔
薰鑪斗帳自溫溫,露挹薔薇嶺外村。 氣韻更如沉水潤,風流不带海嵐昏。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衆鳥各歸枝,烏烏爾不棲。 還應知妾恨,故向綠窗啼。
年年九陌看春還,舊隱空勞夢寐間。 遲日逍遙芸草長,聖朝清淨諫臣閑。 偶逢遊客同傾酒,自有前騶恥見山。 道侶書來相責誚,朝朝欲報作何顏。
自得家林趣,常時在外稀。 對僧餐野食,迎客著山衣。 雀鬬翻簷散,蟬驚出樹飛。 功成他日後,何必五湖歸。
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嶠行。 經過正中道,相送倍爲情。 心逐書郵去,形隨世網嬰。 因聲謝遠別,緣義不緣名。
絲竹發歌響,假器揚清音。 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
折桂何年下月中,閩山來問我雕蟲。 肯銷金翠書屏上,誰把芻蕘過日東。 郯子昔時遭孔聖,繇余往代諷秦宮。 嗟嗟大國金門士,幾個人能振素風。
四朝十帝盡風流,建業長安兩醉游。 惟有一篇楊柳曲,江南江北爲君愁。
迢迢東海出,漸漸入雲衢。 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江南餘載》下)(〖1〗《歲時廣記》三十一《中秋》上《得佳聯》引《漫叟詩話》:「南唐金輪寺有僧曰明光者,先一年中秋翫月,得詩一聯云:『團團離海角,漸漸出雲衢。 』竟思下聯不就。 次年中秋,再得一聯云:『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遂不勝其喜,徑登寺樓鳴鐘。 時有善聽聲聞之:『此鐘發聲通暢,若非詩人得句,即是禪僧悟道。 』驗之果然。 好事者有詩云:『爲思銀漢中秋月,誤擊金輪半夜鐘。 』」〖2〗《全唐詩》八五一、《全五代詩》三九均作南唐失名僧《月詩》,前二句作「徐徐東海出,漸漸上天衢」。 《全五代詩》引《江南野錄》:「李昪受禪之初,忽半夜寺僧撞鐘,一城皆驚,召將斬之,云夜來偶得月詩,乃云云。 李昪喜而釋之。 」〖3〗原以明光另列一則。 今檢《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六引《漫叟詩話》作「南唐僧謙明」詩,知明光之名爲南宋時之別傳,而非另有其人,故以明光一則移附於此。 另《釣磯立談》謂作詩者爲「頭陀范忠嵩」。 《江鄰幾雜識》作「南唐一詩僧」,當即爲《全唐詩》所本。 )。
逕轉得幽谷,雲巖屹相向。 谽谺偃重檐,彎環依疊嶂。 緬想融結初,鎸鑱自天匠。 了無斧鑿跡,但覺盤根壯。 深可數千尺,廣逾八九丈。 洞穴既窈窕,松門亦昭曠。 廓舍三千界,中列五百像。 巨楠布幢蓋,翠蔓垂帷帳。 木靈不知名,境幽或難狀。 我時馳征軺,奔走倦塵鞅。 獲此一段奇,欣然愜微尚。 欲去興未闌,行行重回望。
蓋公論治齊相堂,穆生酌醴元王觴。 古人好士乃如此,名重千載尊而光。 我公風度冠今昔,龍門冠蓋春雲翔。 微才詎敢充旨味,藥籠庶容芝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