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郎筆力如江漢,收卷波瀾作此嬉。 三歎方驚永嘉末,兩章還到建安時。 祗知妙語能祛瘧,可悟虛名不療饑。 同病同憂有如此,向來吾亦蠹魚癡。
无
其他无
〔宋朝〕 周孚
此郎筆力如江漢,收卷波瀾作此嬉。 三歎方驚永嘉末,兩章還到建安時。 祗知妙語能祛瘧,可悟虛名不療饑。 同病同憂有如此,向來吾亦蠹魚癡。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官軍西出過樓蘭,營幕傍臨月窟寒。 蒲海曉霜凝劒尾,蔥山夜雪撲旌竿。
故人亦不遇,異縣久棲託。 辛勤失路意,感歎登樓作。 清晨眺原野,獨立窮寥廓。 雲散芒碭山,水還睢陽郭。 繞梁即襟帶,封衛多漂泊。 事古悲城池,年豐愛墟落。 相逢俱未展,攜手空蕭索。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諾。 公侯皆我輩,動用在謀略。 聖心思賢才,朅來刈葵藿。
尊酒相逢十載前,君爲壯夫我少年。 尊酒相逢十載後,我爲壯夫君白首。 我材與世不相當,戢鱗委翅無復望。 當今賢俊皆周行,君何爲乎亦遑遑。 桮行到君莫停手,破除萬事無過酒。
酒熟人須飲,春還鬢已秋。 願逢千日醉,得緩百年憂。 舊里多青草,新知盡白頭。 風前燈易滅,川上月難留。 卒卒周姬旦,栖栖魯孔丘。 平生能幾日,不及且遨遊。
南橋昏曉人萬萬[二],北邙新故塚千千。 自爲驕奢彼都邑,何圖零落此山顛。 (「爲」,蔣、項皆云通「謂」字。 )不知虛魄尋[三]歸路,但見殭屍委墓田。 青松樂飲無容色,白骨生台(苔)[四]有歲年。 地久□松摧爲薪,(項云闕字應是「青」字。 )天長[五]白骨化爲塵。 碧山明月徒自曉,黃居闇室不知晨。 (「黃居」,蔣云當作「黃泉」。 )漢家城廓(郭)[六]帝王州[七],晉國衣棺(冠)車馬流。 金國(谷)清(青)春珠騎(綺)舞,同(銅)堦碧樹玉人遊,雲起清盈驕畫閣,水堂明逈弄仙舟。 始憶斷歌催一代,(「斷歌」,項云當作「短歌」。 )娥(俄)悲長夜歷千秋。 秋楓至兮冬雪明,春兩息兮夏雲生。 墨池沙枯通草萬(蔓)[八],粧樓凡(瓦)[九]盡向林傾。 古篋重書宜筆跡,崩(路)[一○]臺鶴胃若弦聲。 (「篋」,項云當作「{𥫗/巫/八}」,同「策」,謂簡書。 「重書」,項云當作「蟲書」。 「宜」,項云當作「疑」,與「若」「同義對舉」。 )不信草經延墓(暮)[一一]齒,(「草經」,項疑當作「丹」,「丹經」與「青史」爲對。 )惟求清(青)史列虛銘(名)。 嗚呼哀哉洛陽道,相斯(思)相望蓬萊島,玉顏暉暉並是春,人髪青青未嘗老。 星簾捲兮月牎開,鏡花搖兮山樹逈。 (「迥」,蔣、項皆云當作「迴」。 )仙衣窈窕風吹去,雨蓋飛(霏)[一二]微舞遶來。 (「雨蓋」,蔣項皆云當作「羽蓋」。 )與君攜手三山頂,如何冥寞久泉臺。 (「如何」,項云當乙作「何如」。 「久」,項云當作「九」,「九泉」與「三山」爲對。 )([一]敦煌所出凡三寫本:甲本伯二六七三,乙本斯二○四九,丙本伯二五四四。 丙卷書法極惡劣。 [二]乙丙兩卷並作「暮暮」。 [三]「尋」乙丙兩卷並作「若」。 [四]王云:「『台』應作『苔』,杜甫詩:古人白骨生青苔。 」[五]「白骨」至「天長」十六字,乙丙兩卷並缺。 [六]郭及下「冠」字並依王仲聞先生校。 [七]「州」乙丙兩卷並作「世」。 [八][九][一一][一二]並依劉校。 [一○]「崩」乙丙兩卷並作「路」。 劉云:「當作『露』。 」)。
九燈傳像法,七夜會龍華。 月靜金田廣,幡搖銀漢斜。 香壇分地位,寶印辨根牙。 試問因緣者,清溪無數沙。 (《剡錄》卷八)。
堂堂兮巍巍,威威兮蕤蕤。 手携兔角杖,脚踏石烏龜。 來莫可抑,去莫可追。 而今到此,合掌趺跪。
燕寢追遺事,沈痾歎積年。 未扶鳩杖起,已報鹿車懸。 顯服登三品,榮名謝九遷。 英姿寧復見,歸伴玉臺仙。
青烟漠漠暗西村,問訊梅花置一尊。 冷淡生涯元不惡,却嫌歌吹合江園。
元戎已趣曹裝覲,上客難教儉幕留。 積雨半篙生別浦,清風十幅送歸舟。 槐庭衮綉行虞侍,芸閣鉛黄待校讎。 池有遊鱗雲有鴈,尺書能寄故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