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箇篔簹一草廬,傷心埋璧十年餘。 革聲誰聽尚書履,金榜空懸少保書。 無復遺音追正始,尚傳新作過黄初。 真成一代風流盡,歡息浮生信六如。
无
其他无
〔宋朝〕 樓鑰
萬箇篔簹一草廬,傷心埋璧十年餘。 革聲誰聽尚書履,金榜空懸少保書。 無復遺音追正始,尚傳新作過黄初。 真成一代風流盡,歡息浮生信六如。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彼岸聞山鐘,仙舟過苕水。 松門入幽映,石徑趨迤邐。 初月開草堂,遠公方覯止。 忘言在閑夜,凝念得微理。 泠泠功德池,相與滌心耳。
長安盈尺雪,早朝賀君喜。 將赴銀臺門,始出新昌里。 上堤馬蹄滑,中路蠟燭死。 十里向北行,寒風吹破耳。 待漏午門外,候對三殿裏。 鬚鬢凍生冰,衣裳冷如水。 忽思仙遊谷,闇謝陳居士。 暖覆褐裘眠,日高應未起。
都城三百里,雄險此廻環。 地勢遙尊嶽,河流側讓關。 秦皇曾虎視,漢祖昔龍顏。 何處梟兇輩,干戈自不閑。
飛度龍山下遠空,拂簷縈竹晝濛濛。 知君吟罷意無限,曾聽玉堂歌北風。
落日蘆花雨,行人穀樹村。 青山時問路,紅葉自知門。 苜蓿窮詩味,芭蕉醉墨痕。 端知棄城市,經席許頻溫。
南橋昏曉人萬萬[二],北邙新故塚千千。 自爲驕奢彼都邑,何圖零落此山顛。 (「爲」,蔣、項皆云通「謂」字。 )不知虛魄尋[三]歸路,但見殭屍委墓田。 青松樂飲無容色,白骨生台(苔)[四]有歲年。 地久□松摧爲薪,(項云闕字應是「青」字。 )天長[五]白骨化爲塵。 碧山明月徒自曉,黃居闇室不知晨。 (「黃居」,蔣云當作「黃泉」。 )漢家城廓(郭)[六]帝王州[七],晉國衣棺(冠)車馬流。 金國(谷)清(青)春珠騎(綺)舞,同(銅)堦碧樹玉人遊,雲起清盈驕畫閣,水堂明逈弄仙舟。 始憶斷歌催一代,(「斷歌」,項云當作「短歌」。 )娥(俄)悲長夜歷千秋。 秋楓至兮冬雪明,春兩息兮夏雲生。 墨池沙枯通草萬(蔓)[八],粧樓凡(瓦)[九]盡向林傾。 古篋重書宜筆跡,崩(路)[一○]臺鶴胃若弦聲。 (「篋」,項云當作「{𥫗/巫/八}」,同「策」,謂簡書。 「重書」,項云當作「蟲書」。 「宜」,項云當作「疑」,與「若」「同義對舉」。 )不信草經延墓(暮)[一一]齒,(「草經」,項疑當作「丹」,「丹經」與「青史」爲對。 )惟求清(青)史列虛銘(名)。 嗚呼哀哉洛陽道,相斯(思)相望蓬萊島,玉顏暉暉並是春,人髪青青未嘗老。 星簾捲兮月牎開,鏡花搖兮山樹逈。 (「迥」,蔣、項皆云當作「迴」。 )仙衣窈窕風吹去,雨蓋飛(霏)[一二]微舞遶來。 (「雨蓋」,蔣項皆云當作「羽蓋」。 )與君攜手三山頂,如何冥寞久泉臺。 (「如何」,項云當乙作「何如」。 「久」,項云當作「九」,「九泉」與「三山」爲對。 )([一]敦煌所出凡三寫本:甲本伯二六七三,乙本斯二○四九,丙本伯二五四四。 丙卷書法極惡劣。 [二]乙丙兩卷並作「暮暮」。 [三]「尋」乙丙兩卷並作「若」。 [四]王云:「『台』應作『苔』,杜甫詩:古人白骨生青苔。 」[五]「白骨」至「天長」十六字,乙丙兩卷並缺。 [六]郭及下「冠」字並依王仲聞先生校。 [七]「州」乙丙兩卷並作「世」。 [八][九][一一][一二]並依劉校。 [一○]「崩」乙丙兩卷並作「路」。 劉云:「當作『露』。 」)。
碌碌紅塵三十年,一官今喜賦歸田。 此行正值鱸魚美,好向鄞江買劍船。
摘從雙井尚餘香,遠寄山翁見未嘗。 咀嚼新芽味新句,陡驚冰雪沃枯腸。
小檻新篁脫籜初,依然數軸壁間書。 已無塵落清聲外,空有香分素手餘。 古獄寃銷神劍去,高堂夢破曉雲踈。 圜扉只掩青青草,門外應無長者車。
製錦工夫早不同,至今人道寇巴東。 澶淵一段奇功業,可在孤舟野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