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和張思濟縣尉韻二首 其一

〔宋朝〕 袁說友

作計尋山徑,論交獨兩生。 相過真有意,多病只垂情。 老怯終年別,詩煩一夜程。 懷思幾秋夢,月落曉溪橫。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相和歌辭 采蓮曲

    妾家越水邊,搖艇入江煙。 既覓同心侶,復采同心蓮。 折藕絲能脆,開花葉正圓。 春歌弄明月,歸棹落花前。

    徐彥伯 唐宋诗
  • 太平興龍寺(題擬)

    昨度[匡](厈)山下,春鶯曉弄稀。 今來[湓](盆)水曲,秋鴈晚行飛。 國有文皇召,人慙謫傳歸。 迴行過梵塔,歷覽遍吳畿。 杏樹栽時久,蓮花刻處微。 南溪雨颯颯,東峴日輝輝。 瀑溜天童捧,香爐法衆圍。 煙雲隨道路,鶯鶴遠驂騑。 遠上靈儀肅,生公談柄揮。 一兹觀佛影,暫欲罷朝衣。 (此詩見《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十八陽」「江」字〖七函、六十四冊〗。 )(按《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九江府」十一「寺院」引《江州志》。 「太平興龍寺在虎溪,本晉東林寺。 太元九年桓伊置,法師慧遠道場也。 」又引《元一統志》:「東林禪寺,《舊志》載在州境,晉武帝太和十年建,唐號太平興龍寺,最爲廬山之古剎,寺有慧遠袈裟。 」《江州志》又謂寺有劉孝綽、孟浩然、李白、崔融、錢起、裴休、皇甫冉、杜荀鶴及樂天之詩。 此詩即自所引錄出。 〖1〗《吉石庵叢書》影印日本藏古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收此詩,題作《遊東林寺》。 首句作「昨度匡山下」,第三句作「今來湓水曲」,均可訂《大典》之誤,兹據改。 第十五句作「煙霞隨道路」。 又詩後附跋云:「元和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孫朝散大夫使持節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上柱國清河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能再刊勒。 」)。

    崔融 唐宋诗
  • 種荔枝核有感

    荔子欲傳種,他年養老饕。 試將千顆植,已喜寸萌高。 豈耐雪霜苦,空慚澆灌勞。 何殊茂陵客,藏核種蟠桃。

    李若水 唐宋诗
  • 送丁致遠司理

    苕溪霅水接雲沙,秀氣全鍾化鶴家。 三語固知油幕近,八吟不覺石渠賒。 庭親戲綵心應悅,路近乘槎梅已花。 一意相期升館殿,三年倚玉愧蒹葭。

    曹勛 唐宋诗
  • 師廷珍以詩見惠因用其韻 其三

    詩禮初聞衛尉旁,起家期擅蜀文章。 快吟芍藥當階句,剩看芙蓉別殿香。

    晁公遡 唐宋诗
  • 宿僊霞嶺下

    吾生真是一枯蓬,行徧人間路未窮。 暫聽朝雞雙闕下,又騎羸馬萬山中。 重裘不敵晨霜力,老木爭號夜谷風。 切勿重尋散關夢,朱顔改盡壯圖空。

    陸游 唐宋诗
  • 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 其二

    地迥人絕影,山僻虎留跡。 下有無底潭,上有欲落石。 是間一逕橫,夾以萬松直。 樹從何時有,陳公所手植。 陳公今焉在,逕松自寒碧。

    楊萬里 唐宋诗
  • 枇杷

    大葉聳長耳,一梢堪滿盤。 荔支分與核,金橘却無酸。 雨壓低枝重,漿流冰齒寒。 長卿今尚在,莫遣作園官。

    楊萬里 唐宋诗
  • 送葛謙問運幹

    少年扶犁事西疇,老陪英游帝王州。 才高韻勝各有得,志合情親君更優。 離筵忽席洛定鼎,戍期云異齊葵丘。 君行共歎空冀北,我衰謾作周南留。 欲持菊觴止君飲,單車已戒難停輈。 欲挽長條贈君別,金城柳落空悲秋。 悲秋惜別置勿道,資望久合登瀛洲。 仙凡一隔在何許,指點蓬萊雲氣浮。

    周必大 唐宋诗
  • 送陳景齋宰鉛山

    我昔曾爲江左國,賸說鵝湖今壯邑。 頻年官府苦催科,百里齊民猶珥筆。 男兒遇事難是圖,猛士縛獸須於菟。 才高政不較難易,知公此去無趦趄。 嗟予仰韓如仰斗,公亦登門及予否。 爲言饑餓六年中,兩眼猶能記千首。

    袁說友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