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開曉日照溪頭,溪上人家岸下舟。 啼鳥不知春已老,數聲自喜碧巖幽。
无
其他无
〔宋朝〕 游九言
煙開曉日照溪頭,溪上人家岸下舟。 啼鳥不知春已老,數聲自喜碧巖幽。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瀠渟幽壁下,深淨如無力。 風起不成文,月來同一色。 地靈草木瘦,人遠煙霞逼。 往往疑列仙,圍碁在巖側。
複道開行殿,鉤陳列禁兵。 和風吹鼓角,佳氣動旗旌。 後騎迴天苑,前山入御營。 萬方俱下拜,相與樂昇平。
日華風蕙正交光,羯末相攜籍草塘。 佳酒旋傾醽醁嫩,短船閑弄木蘭香。 煙絲鳥拂來縈帶,蘂榼人收去約簧。 今日好爲聯句會,不成剛爲欠檀郎。
雲泉日日長松寺,絲管年年細柳營。 靜躁殊途知自識,榮枯一貫亦何爭。 道傍病樹人從老,溪上新苔我獨行。 若見淨名居士語,逍遙全不讓莊生。
前有胡楚賓,後有李翰林。 詞同三峽水,字值萬黃金。 (《嘉靖池州府志》七《人物篇·賢哲》)(〖1〗謠中「李翰林」即李白,玄宗時人,是此謠至早亦應爲天寶間李白居秋浦後方可能出現,題誤甚明。 似仍當從《全唐詩》題作《胡楚賓謠》爲妥。 〖2〗《全唐詩》以楚賓與顧雲等人皆爲秋浦人,非謂與諸人同時。 )。
韋子凝而密,任生直且狂。 可憐元福慶,也學坐癡牀。 (見《太平廣記》卷二五○韓琬《御史臺記》引)(《御史臺記》云:「唐元福慶,河南人,拜右臺監察。 與韋虛名、任正名頗事軒昂。 殿中監察朱評之詠曰〖詩略〗。 正名聞之,乃自改爲『俊且強』。 」按:談刻本《太平廣記》錄前段文字,適缺「朱」字。 《全唐詩》卷八七二收入此詩。 其祖本當即談刻本,未察「評之」爲人名,因列入無名氏諧謔詩。 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太平廣記》,爲汪紹楹先生校本,此處據明抄本補「朱」字,今即據以重錄。 評之時代,係參據任正名事跡而定。 )。
右文逢聖代,首善自神京。 延及吳中士,咸稱洛下英。 我邦雖僻陋,此學號專精。 耆舊風流在,山川氣象新。 元侯來作牧,後進頼提衡。 有美僖公頌,誰高蜀守名。 能書偕計吏,燕豆列賓榮。 萬里雲霄路,摶風看去程。
相從四十年,於今成二老。 向來苦宦遊,頗恨歸不早。 我家枕湖山,彷彿如蓬島。 今始得歸來,方喜開懷抱。 復值君誕辰,滿目春光好。 幸有酒千鍾,足可共傾倒。 要須且沈酣,莫被閑愁惱。 我方務清虛,志不在金寶。 亦復戒浮華,意豈在花草。 但願享遐齡,白首長相保。
普菴教化修浮橋,信心自肯大豐饒。 解脫皆因不思議,度人無量永逍遥。 秀江千古源何極,非干今日與明朝。 一生補處誰知有,萬德咸歡寂體寥。 蚊子眼中藏剎土,紅燈焰裏熱眉毛。 毫髮虛空全不漏,海山相擊浪滔滔。 石牛喫盡張公粟,木女垂絲釣巨鰲。 新羅國打西川鼓,東震旦拋北越刀。 孔自孔,毛自毛,針劄不入大雄豪。 妄想顛倒蘇公盛,未解撐船弄竹篙。 豈在文言多卜度,德山拄杖不敲槽。
三十年中事,鸞棲筑小亭。 寒聲長新籜,清閟拂疏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