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違人去若狂,便驚鶗鴂怨年芳。 兒童强作留連意,拾去殘花學試粧。
无
其他无
〔唐朝〕 趙蕃
春事違人去若狂,便驚鶗鴂怨年芳。 兒童强作留連意,拾去殘花學試粧。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崢嶸巴閬間,所向盡山谷。 安知有蒼池,萬頃浸坤軸。 呀然閬城南,枕帶巴江腹。 芰荷入異縣,稉稻共比屋。 皇天不無意,美利戒止足。 高田失西成,此物頗豐熟。 清源多衆魚,遠岸富喬木。 獨歎楓香林,春時好顏色。 南有漢王祠,終朝走巫祝。 歌舞散靈衣,荒哉舊風俗。 高堂亦明王,魂魄猶正直。 不應空陂上,縹緲親酒食。 淫祀自古昔,非唯一川瀆。 干戈浩茫茫,地僻傷極目。 平生江海興,遭亂身局促。 駐馬問漁舟,躊躇慰羈束。
天晴禾黍平,暢目亦傷情。 野店雲日麗,孤莊砧杵鳴。 川原唯寂寞,岐路自縱橫。 前後無儔侶,此懷誰與呈。
倦枕欲徐行,開簾秋月明。 手便筇杖冷,頭喜葛巾輕。 綠草前侵水,黃花半上城。 虛消此塵景,不見十年兄。
暗上江隄還獨立,水風霜氣夜稜稜。 回看深浦停舟處,蘆荻花中一點燈。
朔漠正秋霖,西風傳夕砧。 滄洲未歸迹,華髪受恩心。 露色岡莎冷,蟬聲塢木深。 清晨鈇鉞內,只獻白雲吟。
恰當歲日紛紛落,天寶瑤花助物華。 自古最先標瑞牒,有誰輕擬比楊花。 密飄粉署光同冷,靜壓青松勢欲斜。 豈但小臣添興詠,狂歌醉舞一家家。
爾後一千歲,此地化爲泉。 賴逢鄔侍御,移我向高原。
丹心忠老母,白首媚萱堂。 萬里提兵路,三苗葬子方。 桑田多變海,萱草獨凌霜。 華潔凝秋色,葳蕤燦晚芳。 山靈驅毒蛀,神女靚明粧。 剝落千花後,舒遲百歲康。 如何齡九五,霞佩陟雲房。 語罷成追暮,羣然淚雨茫。 (原按:《誌銘》:總章己巳,閩廣之交,獠蠻嘯聚。 高宗命陳政公出撫之。 至界,以兵少請援,朝命二兄敏、敷領兵南下。 )(太母魏氏見三子之閩,乃與俱往。 至浙之江山縣,敏、敷病疽。 至浦城,孫子亦疽。 魏母提兵至鎮,政得進屯雲霄營。 政卒,孫元光將軍,代領其衆,奉建州治。 垂拱四年,魏氏卒,將軍以支孫承重,付州事于許天正,葬祖母于半徑山,結廬守制。 漳人稱半徑將軍。 故有《廬居語父老》之作。 )。
正色憎桃李,凌霜見嫩黄。 有同高士操,常占晚秋芳。 裊裊金風軟,漙漙玉露光。 君恩隆一束,時令應重陽。 幸遇桑蓬慶,欣逢麴米香。 敢因難老祝,採掇奉瑶觴。
小東門外曵笻枝,白葛烏紗自一奇。 閑客逍遥無吏責,茂陰清潤勝花時。 茶經每向僧窗讀,菰米仍於野艇炊。 便覺眼邉歸路近,鏡湖禹廟見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