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送張王臣

〔唐朝〕 趙蕃

邂逅高標識,漂流仁里依。 君爲鄂渚去,我亦鼎州歸。 風月情何已,江湖便苦稀。 政嗟書莫數,忽喜麈重揮。 論事多驚俗,談詩每造微。 方能以文會,遽復攬征衣。 常伯麒麟像,詞垣鸑羣飛。 官今況京秩,名且達天扉。 天馬當雲路,沙鷗合釣磯。 無庸問車笠,要不負羈鞿。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相和歌辭 襄陽曲

    大堤女兒郎莫尋,三三五五結同心。 清晨對鏡冶容色,意欲取郎千萬金。

    施肩吾 唐宋诗
  • 送劉侍御

    獄成收夜燭,整豸出登車。 黃葉辭荆楚,青山背漢初。 早朝新羽衞,晚下步徒胥。 應念長沙謫,思鄉不食魚。

    司空曙 唐宋诗
  • 亂離

    天下無義劍,中原多瘡痍。 哀哀陸大夫,正直神反欺。 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 爲君每一慟,如劍在四肢。 折羽不復飛,逝水不復歸。 直松摧高柯,弱蔓將何依。 朝爲春日歡,夕爲秋日悲。 淚下無尺寸,紛紛天雨絲。 積怨成疾疹,積恨成狂癡。 怨草豈有邊,恨水豈有涯。 怨恨馳我心,茫茫日何之。

    孟郊 唐宋诗
  • 興慶池侍宴應制

    鑾輿羽駕直城隈,帳殿旌門此地開。 皎潔靈潭圖日月,參差畫舸結樓臺。 波搖岸影隨橈轉,風送荷香逐酒來。 願奉聖情歡不極,長遊雲漢幾昭回。

    武平一 唐宋诗
  • 謁天柱山真君祠

    天柱吐白雲,仙宮隔青靄。 新亭皇黃家,舊封傳漢代。 猶持蘋藻奠,永荷閻閭泰。 彷彿見羣仙,凌風振青珮,仰攀丹鳳翼,俯躍蒼龍背。 暫息三峯前,還逐九霄外。 灊嶽高似掌,皖水遙疑帶。 半壁風雨來,空林鬼神會。 今我何爲者,赤紱仍皂蓋。 遠愧黃與龔,流芳及千載。 (《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八六《灊山部》)(〖1〗韋曾,原列入「無世次」作者。 今考《元和姓纂》卷二韋氏西眷房有韋曾,爲萬年令光朝之子,任舒州刺史、職方)(員外郎。 《寶刻業編》卷十八載韋曾貞元二十年撰《巴郡太守嚴颜廟碑》。 《郎官石柱題名》司動員外郎有韋曾,勞格《郎官考》卷八錄山東益都元和十四年石刻《寶鞏等題名》有「裏行韋曾」字樣。 天柱山在舒州懷寧,此詩當即韋曾任舒州刺史時作。 )。

    韋曾 唐宋诗
  • 古鏡歌三首 二

    誰云古鏡無樣度,古人出入何門戶? 門戶君看不見時,即此爲君全顯露。 全顯露(《大正藏》本無此三字),與汝一生終保護。 若遇知音請益來,逢人不得輕分付。 但任作見面,不須生怕怖,看取當時演若多,直至如今成錯悮。 如今不省影分明,還是當時同一顧。 同一顧,苦苦苦!。

    泰欽 唐宋诗
  • 耕圖二十一首 登場

    禾黍已登場,稍覺農事優。 黄雲滿高架,白水空西疇。 用此可卒歲,願言免防秋。 太平本無象,村舍炊煙浮。

    樓璹 唐宋诗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一八

    松石歲寒,雲月高閑。 野雪髮鬚上,秋波眉睫間。 用持智柄,靜入道環。 覺心了了,幻事斑斑。 草木精神兮風流自得,叢林氣像兮春信誰慳。

    釋正覺 唐宋诗
  • 魏漕彥成昔宰弋陽政續上聞召對改秩予適當詞命後自臺郎出守滁墾荒田千二百頃柄國者挾妻家私憾以爲罔功將漕襄陽修築大堤禦水患又以爲妄作與洪興祖爲程伯禹刊論語解至周公謂魯公有太息流涕之言彥成遂被竄于欽州柄國者死例逢赦宥歸道南嶽以大篇侑酒十尊見遺因成七絕以謝之 其四

    解到周公謂魯公,尚書深見古人風。 流傳頓廣誰之力,千古須知魏與洪。

    胡寅 唐宋诗
  • 挽黎承事 其一

    北正黎司地,南來得姓繁。 清時能教子,餘潤必高門。 珠蚌他年譽,金籝晚歲溫。 王師勤佐餽,鄉鬭待平反。

    胡寅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