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唐朝〕 張籍

蕩漾空沙際,虛明入遠天。 秋光照不極,鳥色去無邊。 勢引長雲闊,波輕片雪連。 汀洲杳難測,萬古覆蒼煙。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散關晨度

    關山凌旦開,石路無塵埃。 白馬高譚去,青牛真氣來。 重門臨巨壑,連棟起崇隈。 即今揚策度,非是棄繻回。

    王勃 唐宋诗
  • 皇甫主簿期遊山不及赴

    休官匹馬在,新意入山中。 更住應難遂,前期恨不同。 集蟬苔樹僻,留客雨堂空。 深夜誰相訪,惟當清淨翁。

    賈島 唐宋诗
  • 南樓 二

    徙倚高樓夜色殘,故人聊得罄交歡。 千林日落晴偏雨,五月雲深暑亦寒。 詰曲斷巖飛鳥度,參差倒影過江看。 慚予浪着登山屐,酒罷豪吟興未闌。 (以上三首均見《鴻湘耆舊集》卷八、同治十三刊增壽等纂《直隸澧州志》卷二五、同治八年刊魏湘纂《續修慈利縣志》卷十四)(〖1〗《直隸澧州志》卷十六《隱逸》云:「周朴,隱居天門山,楚王馬殷徵召不起,著有《靈泉詩集》。 」〖2〗同書卷二六《辨訛》云:「周朴,能詩而隱,有氣節。 閩詩集中所載小傳,與《慈志》異。 其避地福州不降黃巢遇害者,吳興人也。 居天〖缺二十字〗於□□僅爲〖缺九字〗徵□則又爲唐□□□人,未可強合爲一。 其《天門靈泉院》詩『不惟用唐僧,傳明語即起』,已直溯其事。 章華孫斯億乃謂朴生於晉,老於五代,所詠之靈泉,屬慈,非石門夾山之靈泉寺。 指爲唐僧周朴詩,志亦載其墓,稱晉處士,不知何考? 若謂生於石晉時,則馬氏早滅;若所指司馬晉,則又先馬殷數百年,相距凡七姓八朝。 只是詩與《南樓》二首俱近體,非前五代人作。 而廖大隱《楚風補》又以朴爲慈利人,唐末寓福州,摭採閩集,益以《南樓》二作。 不知寓福者,本吳興人。 閩徐興公刻朴詩集,敍述甚詳,集內亦無《靈泉院》、《南樓》詩,與志載居若墓並在天門山,自當另爲一朴。 但閩集有《弔李群玉》一絕,曰『知何處』,曰『隔岸香』,固亦嘗遊澧者。 其《靈泉院》、《南樓詩》之爲慈周朴作,抑爲吳周朴遊澧時作,而閩集或以隔遠失採,惜不得《慈父》中所紀《靈泉詩集》具覽,一釐正之,並以決朴墓之在慈與辭楚辟之,信有事否? 若氏族譜,直載爲福州人,則尤疏謬者也。 」今按:《全唐詩》卷六七三收周朴詩一卷,其中有《弔李群玉》一首,可證朴確曾客澧。 又《宿玉泉寺》一首,《直隸澧州志》卷二四,以爲寺在澧州。 又有《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喜賀拔先輩衡陽除正字》、《次梧州卻寄永州使君》,疑朴自巴东入湘,复南行经澧、衡、永、梧而南游。 《直隸澧州志》所載慈利另有一周朴之根據,尚嫌不足。 惟此说罕爲人知,謹錄出以資研究。 )。

    周朴 唐宋诗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三八八

    肌骨瘦寒,氣貌衰殘。 坐冷秋生河闊,心空月墮潮乾。 善財遊歷百城了,樓閣門開指一彈。

    釋正覺 唐宋诗
  • 挽石子重

    古重百里長,寄命謀託孤。 今以京秩授,糜至無賢愚。 州家督版帳,殿最視所輸。 况乃積弊久,宿負堆文符。 老姦乘倉皇,陰拱爲師模。 民窮斂愈急,吏飽官自癯。 天子爲焦勞,宵旰思良圖。 高選部使者,庶使德意敷。 石君在薦剡,聞者皆歡愉。 不知何方民,凋瘵遲君蘇。 君丞固安日,歲旱當蠲租。 縣白如故事,守怒牢睢盱。 頼君爭之力,意得所請俞。 揭數授里正,俾後不可渝。 又嘗宰尤溪,吏輩初闚𨵦。 首以財匱告,欲闢侵民途。 君乃治稅籍,弊蠹窮根株。 簡易以便民,上下交相孚。 民自不忍負,豈復煩催驅。 關征且損數,孰謂儒術迂。 使家得此人,黄屋何憂虞。 惜哉不及用,重使吾嗟吁。

    陸九淵 唐宋诗
  • 張有年提舉挽詩 其二

    挺出英雄後,居多長者稱。 祖風知未泯,世德自相承。 口不談臧否,人應寡怨憎。 善人宜有後,衮衮看鶱騰。

    蔡戡 唐宋诗
  • 秦望山 其二

    銳意秦皇初學仙,要和鷄犬也昇天。 那知身與鮑俱臭,嬴氏炊寒不復烟。

    曾丰 唐宋诗
  • 從趙常德覓鼎帖

    宇法微芒久失真,時聞鼎帖尚精神。 小詩試向鈴齋乞,近舍遠求公勿嗔。

    趙蕃 唐宋诗
  • 新詩 其二

    一酌橋亭即便回,雪粘桃樹學疎梅。 若教湖上鷗來了,此日真須三百杯。

    張鎡 唐宋诗
  • 不語僧

    默坐蒲龕若塑成,客來惟聽小鐘鳴。 却嫌庭樹無禪力,時有風枝雨葉聲。

    許棐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