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瑯琊山六題 石屏路

〔宋朝〕 歐陽修

石屏自倚浮雲外,石路久無人跡行。 我來携酒醉其下,卧看千峯秋月明。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麻姑山

    曾遊仙蹟見豐碑,除却麻姑更有誰。 雲蓋青山龍臥處,日臨丹洞鶴歸時。 霜凝上界花開晚,月冷中天果熟遲。 人到便須拋世事,稻田還儗種靈芝。

    劉禹錫 唐宋诗
  • 送蕭俛相公歸山

    眼前軒冕是鴻毛,天上人情謾自勞。 脫却朝衣便東去,青雲不及白雲高。

    薛逢 唐宋诗
  • 闔閭城北有賣花翁討春之士往往造焉因招襲美

    故城邊有賣花翁,水曲舟輕去盡通。 十畝芳菲爲舊業,一家煙雨是元功。 閑添藥品年年別,笑指生涯樹樹紅。 若要見春歸處所,不過攜手問東風。

    陸龜蒙 唐宋诗
  • 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

    玉律初移候,清風乍遠襟。 一聲蟬到耳,千炬火然心。 嶽靜雲堆翠,樓高日半沈。 引愁憎暮角,驚夢怯殘碪。 露白凝湘簟,風篁韻蜀琴。 鳥喧從果爛,堦淨任苔侵。 柿葉添紅景,槐柯減綠陰。 採珠逢寶窟,閱石見瑤林。 魯殿鏗寒玉,苔山激碎金。 郄堂流桂景,陳巷集車音。 名自張華顯,詞因葛亮吟。 水深龍易失,天遠鶴難尋。 鑒貌寧慙樂,論才豈謝任。 義心孤劒直,學海怒濤深。 既覩文兼質,翻疑古在今。 慙聞紆綠綬,即候挂朝簪。 晚樹連秋塢,斜陽映暮岑。 夜蟲方唧唧,疲馬正駸駸。 託跡同吳燕,依仁似越禽。 會隨仙羽化,香蟻且同斟。

    韋莊 唐宋诗
  • 寄華陰姚少府

    泰華當公署,爲官興可知。 硯和青靄凍,簾對白雲垂。 峻掌光浮日,危蓮影入池。 料於三考內,應惜德音移。

    喻坦之 唐宋诗
  • 硤石山

    此山靄靄通雲煙,峭壁嵯峨勢分綿。 丹水流衍曲如帶,風皺羅紋聽管絃。 鶯啼花開入禪意,擲筆臺前梵唄宣。 遙想當年無遮會,紛紛散落雨花天。 (見《山右金石記》。 )(〖1〗《山右金石記》卷九《硤石山楊夫人摩崖詩刻》條引《鳯臺縣志》:石壁刻『唐天佑丙子歲六月十四日離府,至中旬巡祀到此,登陟硤石山,偶上先師擲筆臺,眺觀景象,爲詩上碣。 弘農郡君夫人述。 』按天佑丙子,晉稱天佑十一年〖望按:丙子,當是晉天祐十三年,公元九一六年〗。 是年,李嗣昭立鐘開元寺以七月十三日,弘農郡君夫人遊硤石山則六月十四日。 考唐制有郡君夫人、公侯伯子夫人,制同一二三四品,似屬嗣昭夫人楊氏。 但嗣昭封隴西郡公,未封弘農,或因弘農華陰以楊氏族望爲稱也。 又考楊氏善蓄財,嗣昭被梁兵圍夾城彌年,楊氏多助其軍用。 子繼韜叛後入京,楊齎銀數十萬驗賂釋其罪。 後與子繼忠家晉陽,餘貲猶鉅萬。 晉高祖起義,貸其殖以賂契丹,後以繼忠爲刺史。 楊氏平生積產,嗣昭三世皆賴。 今復見其石刻筆蹟,直奇婦人也。 )。

    楊氏 唐宋诗
  • 石榴歌

    玳瑁殻皴枝婀娜,馬牙硝骨綿敷裏。 霜風擊破錦香囊,鸚鵡啄殘紅豆顆。 美人擎在金盤腹,錯認海螺斑碌碌。 滿口含嘗瓊液甘,一堂齒冷敲寒玉。 (《古今圖書集成·草木典》二八二《石榴部》〖1〗)(〖1〗此詩見宋祝穆《事文類聚後集》卷二六、陳景沂《全芳備祖後集》卷六。 )。

    莊布 唐宋诗
  • 題向伯共過峽圖二首 其一

    旌旗翻日淮南道,興罷歸來雪一船。 正有佛光無處著,獨將佳句了山川。

    陳與義 唐宋诗
  • 天台書事十三首 其一二

    香火尋盟欲過門,相迎道地盍先論。 路從舍北清溪曲,家在縣東黄葉村。

    曹勛 唐宋诗
  • 送周子上赴宜春

    憶昔昌黎伯,直諫氣凜然。 又聞贊皇公,直道薄雲天。 堂堂兩宗工,蓋世勳無前。 朅來著此邦,仰山同不騫。 公今又繼往,相望三百年。 風流雖已矣,遺跡儼弗愆。 邦風雜未純,雕俗頑莫鎸。 要須痛一洗,興氓作其賢。 束吏縛猛虎,愛民烹小鮮。 課爲天下最,名壓坐中先。 鳳尾催歸詔,看看下小旃。 踐槐知不晚,開旦促曹韉。

    胡銓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