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職司天派,員分南與西。 事稀從吏懶,詩好笑人低。 丹荔開屏畫,青榕蓋鶴栖。 必思隨侍日,曾有舊留題。
无
其他无
〔宋朝〕 徐照
此職司天派,員分南與西。 事稀從吏懶,詩好笑人低。 丹荔開屏畫,青榕蓋鶴栖。 必思隨侍日,曾有舊留題。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經旬因雨不重來,門有蛛絲徑有苔。 再向白蓮亭上望,不知花木爲誰開。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異域從來不亂常,李波斯強學文章。 假饒折得東堂桂,胡臭薰來也不香。 (《鑑誡錄》四《斥亂常》)。
揭却雲篷進却船,一竿雲影一潭煙。 既擲網,又拋筌,莫教倒被釣絲牽。
祕館白雲邊,來遊記昔年。 黄冠姿槁甚,敗屋意蕭然。 訪古知僊裔,看碑識漢鎸。 危欄聊徙倚,風袂欲翩翩。
探梅公子款柴門,枝北枝南總未春。 忽見小桃紅似錦,却疑儂是武陵人。
尚書風節映鄞川,人物蕭然又幾年。 世路逶迤雖已極,軒前龍虎尚依然。
人稟天地氣,乃物中最靈。 性雖有五常,不學無由明。 輪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繩。 堅金礪所利,玉琢器乃成。 仁義不遠躬,勤勤入至誠。 學既積於心,猶木之敷榮。 根本既堅好,蓊鬰其幹莖。 爾曹宜勉勉,無以吾言輕。
笑解龜符指鄭鄉,應從鳳口得書忙。 平生璧水功名志,壯歲鍾山姓字香。 惡少何人窺甕牖,長官無事燕琴堂。 從今我亦南州吏,乞取梅仙已驗方。
人非不知我,知之欲何求。 錢塘一都會,江湖水悠悠。 豈無美少年,亦有杖白頭。 吾儕出入地,汎乎不繫舟。 急謀斗升爾,顔面那用羞。 憶昔南渡來,衣冠幾春秋。 世道遞升降,人物稀復稠。 紆朱懷金者,信足樂輩儔。 細思黏魚竿,家山本田疇。 朔風吹眼眵,觸事風馬牛。 且如詩中仙,可以追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