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劉子履少卿挽辭二首 其二

〔宋朝〕 張鎡

釋和書上已經年,敵騎南來果犯邊。 太息龜靈成底事,漫聞鴻寶得家傳。 平生喜踏天山雪,晚歲愁看瘴浦烟。 務實褒稱曾未泯,不須凝恨入重泉。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夜歸驛樓

    水晚雲秋山不窮,自疑身在畫屏中。 孤舟移棹一江月,高閣捲簾千樹風。 窗下覆棋殘局在,橘邊沽酒半壜空。 早炊香稻待鱸鱠,南渚未明尋釣翁。

    許渾 唐宋诗
  • 息夫人廟

    百雉摧殘連野青,廟門猶見昔朝廷。 一生雖抱楚王恨,千載終爲息地靈。 蟲網翠環終縹緲,風吹寶瑟助微冥。 玉顏渾似羞來客,依舊無言照畫屏。

    羅隱 唐宋诗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

    寶臺聳天外,玉輦步雲端。 日麗重陽景,風搖季月寒。 梵堂遙集鴈,帝樂近翔鸞。 願獻延齡酒,長承湛露歡。

    岑羲 唐宋诗
  • 重戲和春雪寄沈員外

    誰道江南要雪難,半春猶得倚樓看。 却遮遲日偷鶯暖,密灑西風借鶴寒。 散漫不容梨豔去,輕明應笑玉華乾。 和來瓊什雖無敵,且是儂家比興殘。

    李建勳 唐宋诗
  • 寒流聚細文

    曉野方閑眺,橫溪賞亂流。 寒文趨浦急,圓折逐煙浮。 不謂飄疎雨,非關浴遠鷗。 觀魚鱗共細,間石影疑稠。 獵獵風泠夕,潺潺瀨響秋。 仙槎如共泛,天漢適淹留。

    無名氏 唐宋诗
  • 敦煌廿詠(並序) 十、李廟詠

    昔時[二二]興聖帝,遺廟在敦煌。 叱咤雄千古,英威静一方。 牧童歌塚上,狐兔穴墳傍。 晉史傳韜略,留名播五涼。

    敦煌人作品[一] 唐宋诗
  • 省題詩二十一首 寒梧鳯棲

    本向高岡植,甯將衆木齊。 雖隨楊柳落,長待鳯凰棲。 井上枝微亞,窗前影乍低。 九苞和月立,六律帶霜飛。 秦女含吹管,周王罷翦珪。 既同丹穴樹,那肯宿羣雞。 (以上各詩均見《麟角集》。 )(此組長詩原有缺誤,據《天壤閣叢書》本《麟角集》校補。 )(〖1〗《麟角集》原署「唐水部郎中福唐王棨輔之著」,《省題詩》二十一首爲該集附錄。 原書云:「宋紹興乙卯,八代孫蘋任著作左郎,於館閣校讎,見先郎中省題詩,錄附之。 」)。

    王棨 唐宋诗
  • 撥櫂歌 三十九

    歐冶銛鋒價最高,海中收得用吹毛。 龍鳳繞,鬼神號,不見全牛可下刀。 (以上三十九首,均見嘉慶間刻本《機緣集》,原爲宋大觀四年風涇海會寺石刻。 轉錄自《詞學》第二期刊施蟄存先生《船子和尚撥櫂歌》。 宋明間收錄船子和尚詩偈的著作,筆者所見有: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五、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六收第一首,宋釋慧明《五燈會元》卷五收其一、其二、其三、其七、其八、其九,共六首,宋吳聿《觀林詩話》收第三十九首,元至元《嘉禾志》卷三二收其一至其六,共六首,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收第三首,楊慎《藝林伐山》卷十七收第一至第三首,今即據諸書所引出校。 )(〖1〗《機緣集》附石刻後呂益柔跋云:「雲間船子和尚嗣法藥山,飄然一舟,泛於華亭吳江洙涇之間。 夾山一見悟道。 嘗爲《撥櫂歌》,其傳播人口者纔一二首。 益柔於先子遺篇中得三十九首,屬詞寄意,脫然迥出塵網之外。 篇篇可觀,決非庸常學道輩所能亂真者。 因書以遺風涇海會卿者,俾鑱之石,以資禪客翫味云。 」〖2〗吳聿《觀林詩話》:「華亭船子和尚詩,少見於世,呂益柔刻三十九首於楓涇寺,云得其父遺編中。 ……涪翁屢用其語。 」)。

    德誠 唐宋诗
  • 斑竹

    蒼梧千載後,斑竹對湘沅。 欲識湘妃怨,枝枝滿淚痕。

    劉長卿 唐宋诗
  • 山居詩 其五六

    野景陶情皆得意,凡夫舉目盡堪愁。 秦川幾度埋番骨,棘路還曾聳玉樓。 幻體不知波上沫,狂心須認鏡中頭。 浮生役役貪榮者,求到真空卒未休。

    釋延壽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