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煖休嫌夜雨來,恐花乘煖一齊開。 不然何事東風意,容易吹香與碧苔。
无
其他无
〔宋朝〕 張鎡
正煖休嫌夜雨來,恐花乘煖一齊開。 不然何事東風意,容易吹香與碧苔。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靈槎思浩蕩,老鶴倚崆峒。 蒼苔迷古道,紅葉亂朝霞。 棲鳳枝梢猶輭弱,化龍形狀已依稀。
徒云逢剪削,豈謂見偏裝。 鳳節輕雕日,鸞花薄餙香。 問屏何屈曲,憐帳解周防。 下漬金階露,斜分碧瓦霜。 沈沈伴春夢,寂寂侍華堂。 誰見昭陽殿,真珠十二行。
越谿自古好風煙,盜束兵纏已半年。 訪戴客愁隨水遠,浣紗人泣共埃捐。 臨焦賴灑王師雨,欲墮重登刺史天。 早晚山川盡如故,清吟閑上鄂君船。
坤所載,乾所幬,象與形,孰朕兆? 緯五行,環二曜,流百川,何浩浩。 四海晏,九河導,峙而山,亦多號。 神有嶽,山有嶠,粤廟(一作「天」)壇,稽(一作「極」)道妙。 巉孤崢(一作「撐」),未易到,日出沒,見遺照。 偃東西,絕海徼,倐光怪,來熠耀。 大龍燭,細螢爝,不恆出,赴感召。 笙嘹喨,鶴窈窕,羽人路,屯其要。 青螺堆,玉簪峭。 左參井,右丹竈,揭清虛,不二竅。 昔王人,往昭告,始軒轅,末徽廟。 接柴望,咸親燎,莽刼灰,起天燒。 摧棟宇,失朱縹。 羣鹿逐(一作「豕」),雜蓬藋。 予何爲,一來弔,必勝廢,乃大造。 聖之作,賢者紹,矧玄元,語秘奧。 探愈遠,理益耀,徵是理,萬有耗。 文雖徑(一作「怪」),實非剽,庶今來,永爲詔。 (《全蜀藝文志》二三、《十國春秋》五七)(〖1〗《正統道藏》本杜光庭《天壇王屋山聖迹記》末附錄此詩,署「齊人杜仁傑撰」,末署「至元二十六年五月□日」。 至元爲元代年號。 臺灣學者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有杜仁傑小傳云:「杜仁傑,字仲梁,號止軒,原名之元,字善夫,濟南長清人。 金末隱內鄉山中。 至元中屢徵不起。 」爲綜合多種資料編成。 姓名、籍貫、時代皆相符,是詩應即此人所作。 《十國春秋》卷五七云其爲孟知祥時人,不詳所據。 宋前典籍中無此記載。 作五代人恐誤。 詩姑仍存,俟續考定。 )。
一酌丹華享萬齡,遊人競訪只聞聲。 那知坎井埋砂久,猶得全家壽幾生。
鳥語知公樂,晴山及我遊。 盡排物外事,拚作酒中浮。 菊蕊離雙鬢,林聲隱四愁。 騷人例喜賦,政自不關秋。
普賢高繫象王袴,妙德長拖師子衫。 遣向壽昌爲侍者,一人不肯一人甘。
在昔蒙莊有至言,萬物逍遥天地間。 大鵬斥鷃異稟賦,隨性奚假人防閑。 怒飛未覺宇宙隘,决起那知世界寬。 洪纖有量莫相越,智巧不用常優閒。 默觀萬化盡如許,脫悟此理行非艱。 但當涵養取深造,工夫祇在澄心源。 心源澄寂固能應,視彼所寓皆居安。 佳哉蒙莊豈誕妄,所得實自吾孔顔。 遠則兼善非附勢,窮而獨處非左計。 陋巷簞瓢依聖師,何殊禹稷游平世。 脩仙欲生成大幻,佞佛欲死是乾慧。 死生之說本同歸,原始當求一言契。 了知吾道出世間,學渚深流不思濟。 遂令前輩薄後人,直謂軻死真無繼。 此生造化曷可輕,勿爲名利思營營。 吹噓呼吸勤吐納,導引致壽先熊經。 後枯正藉一溉力,且使既老身康寧。 向上更須觀一著,一之所起猶未形。 從渠海岱自更貌,何止一閲三千齡。 守一還期守真一,真一誠通能事畢。 吾之所取進乎技,解牛中得養生術。
海澨結茆新,退藏常畏人。 已侵垂老境,尚愛不貲身。 丹竈長生藥,巢居上古民。 秋来有奇事,鷗鷺日相親。
積雪嚴霜轉眼空,春回無處不春風。 欲知造物無窮妙,但看萱根與菊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