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向花邊立,懸知病已瘳。 小山今夜月,團樹滿庭秋。 清露霑叢底,斜河在上頭。 須臾香更好,還與碧雲浮。
无
其他无
〔宋朝〕 周文璞
偶向花邊立,懸知病已瘳。 小山今夜月,團樹滿庭秋。 清露霑叢底,斜河在上頭。 須臾香更好,還與碧雲浮。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中禁夕沈沈,幽篁別作林。 色連雞樹近,影落鳳池深。 爲重凌霜節,能虛應物心。 年年承雨露,長對紫庭陰。
聯飛獨不前,迥落海南天。 賈傅竟行矣,邵公唯泫然。 瘴開山更遠,路極水無邊。 沈劣本多感,況聞原上篇。
捧月三更斷,藏星七夕明。 纔聞飄迥路,旋見隔重城。 潭暮隨龍起,河秋壓雁聲。 只應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芳辰重游衍,乘景共追隨。 班荆陪舊識,傾蓋得新知。 水葉分蓮沼,風花落柳枝。 自符河朔趣,寧羨高陽池。
一道潺湲濺暖莎,年年惆悵是春過。 莫言行路聽如此,流[入]深宮悵更多。 橋畔月來清見底,柳邊風緊綠生波。 縱然滿眼添歸思,未把漁竿奈爾何。
玉堂挂珠簾,中有嬋娟子。 其貌勝神仙,容華若桃李。 東家春霧合,西舍秋風起。 更過三十年,還成苷蔗滓。
南橋昏曉人萬萬[二],北邙新故塚千千。 自爲驕奢彼都邑,何圖零落此山顛。 (「爲」,蔣、項皆云通「謂」字。 )不知虛魄尋[三]歸路,但見殭屍委墓田。 青松樂飲無容色,白骨生台(苔)[四]有歲年。 地久□松摧爲薪,(項云闕字應是「青」字。 )天長[五]白骨化爲塵。 碧山明月徒自曉,黃居闇室不知晨。 (「黃居」,蔣云當作「黃泉」。 )漢家城廓(郭)[六]帝王州[七],晉國衣棺(冠)車馬流。 金國(谷)清(青)春珠騎(綺)舞,同(銅)堦碧樹玉人遊,雲起清盈驕畫閣,水堂明逈弄仙舟。 始憶斷歌催一代,(「斷歌」,項云當作「短歌」。 )娥(俄)悲長夜歷千秋。 秋楓至兮冬雪明,春兩息兮夏雲生。 墨池沙枯通草萬(蔓)[八],粧樓凡(瓦)[九]盡向林傾。 古篋重書宜筆跡,崩(路)[一○]臺鶴胃若弦聲。 (「篋」,項云當作「{𥫗/巫/八}」,同「策」,謂簡書。 「重書」,項云當作「蟲書」。 「宜」,項云當作「疑」,與「若」「同義對舉」。 )不信草經延墓(暮)[一一]齒,(「草經」,項疑當作「丹」,「丹經」與「青史」爲對。 )惟求清(青)史列虛銘(名)。 嗚呼哀哉洛陽道,相斯(思)相望蓬萊島,玉顏暉暉並是春,人髪青青未嘗老。 星簾捲兮月牎開,鏡花搖兮山樹逈。 (「迥」,蔣、項皆云當作「迴」。 )仙衣窈窕風吹去,雨蓋飛(霏)[一二]微舞遶來。 (「雨蓋」,蔣項皆云當作「羽蓋」。 )與君攜手三山頂,如何冥寞久泉臺。 (「如何」,項云當乙作「何如」。 「久」,項云當作「九」,「九泉」與「三山」爲對。 )([一]敦煌所出凡三寫本:甲本伯二六七三,乙本斯二○四九,丙本伯二五四四。 丙卷書法極惡劣。 [二]乙丙兩卷並作「暮暮」。 [三]「尋」乙丙兩卷並作「若」。 [四]王云:「『台』應作『苔』,杜甫詩:古人白骨生青苔。 」[五]「白骨」至「天長」十六字,乙丙兩卷並缺。 [六]郭及下「冠」字並依王仲聞先生校。 [七]「州」乙丙兩卷並作「世」。 [八][九][一一][一二]並依劉校。 [一○]「崩」乙丙兩卷並作「路」。 劉云:「當作『露』。 」)。
平湖鏡浄中,背貼青峰巒。 去郭二十里,金碧輝波瀾。 是曰寶華境,萬象鬰以盤。 壯哉窣堵坡,一瞰天地寬。 誰懷墮塵鞅,幾欲招飛鸞。 我生眇何能,山水情所安。 扁舟幾來斯,不爲開愁端。 意到自行樂,樽酒那追歡。 何時結青蓮,超適心外觀。 塵迹身兩忘,浩然天地間。
大機貴直截,大用貴頓發。 縱有嚙鏃機,一鎚須打殺。
飛觀危欄縹緲中,聊將醉眼送歸鴻。 一生未售屠龍技,萬里猶思汗馬功。 王衍諸人寧足責,姜維豎子自應窮。 他年吊古憑高處,想見清伊照碧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