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憐杞菊老天隨,未必無才可濟時。 蓋代功成一炊黍,清名過取恐非宜。
无
其他无
〔宋朝〕 程公許
長憐杞菊老天隨,未必無才可濟時。 蓋代功成一炊黍,清名過取恐非宜。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回波爾時酒巵,微臣職在箴規。 侍宴既過三爵,諠譁竊恐非儀。
祝史辭正,人神慶叶。 福以德昭,享以誠接。 六變云備,百禮斯浹。 祀事孔明,祚流萬葉。
花,花。 落早,開賒。 對酒客,興詩家。 能迴遊騎,每駐行車。 宛宛清風起,茸茸麗日斜。 且願相留懽洽,惟愁虛棄光華。 明年攀折知不遠,對此誰能更歎嗟。
引手攀紅櫻,紅櫻落似霰。 仰首看白日,白日走如箭。 年芳與時景,頃刻猶衰變。 況是血肉身,安能長強健。 人心苦迷執,慕貴憂貧賤。 愁色常在眉,歡容不上面。 況吾頭半白,把鏡非不見。 何必花下杯,更待他人勸。
玉匣金爲縷,銀鉤石作銘。 短歌傷薤曲,長暮泣松扃。 事往昏朝霧,人亡折夜星。 忠賢良可惜,圖畫入丹青。
利名心未已,離別恨難休。 爲箇文儒業,致多岐路愁。 數花籬菊晚,片葉井梧秋。 又決出門計,一尊期少留。
何當開此鏡,即見髮如絲。 白日急於水,少年能幾時。 每逢芳草處,長返故園遲。 所以多爲客,蹉跎欲怨誰。
崆峒山叟到江東,荷杖來尋支遁蹤。 馬蹟幾經青草沒,仙壇依舊白雲封。 一聲清磬海邊月,十里香風澗底松。 何代沃洲今夜興,倚杖來聽赤城鐘。 (見《會稽掇英總集》卷四。 )(按:《全唐詩續補遺》卷二十據《輿地紀勝》卷四,錄此詩之後四句,作者作魏證。 陳耀東《全唐詩拾遺》據同治《嵊縣志》卷二四收本詩。 魏徵平生未至越中,友人趙昌平謂此詩格律非唐初所有,因疑非徵作。 因出處較早,姑仍錄存。 又按:《會稽掇英總集》,宋孔延之熙寧五年編。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六該集提要云:「延之以會稽山水人物,著美前世,而紀錄賦詠,多所散佚。 因博加搜採,旁及碑版石刻,自漢迄宋,凡得銘志歌詩等八百五篇,輯爲二十卷。 」今自該集輯出唐人佚詩達百首之多。 )。
生居忠正地,遠慕鳳凰城。 已見三冬學,何言徒聚螢? (伯三七二○卷。 原附悟真詩後,題作「依韻奉酬」。 其署銜爲「右街千福寺三教首座入內講論賜紫大德」。 )。
圭竇先知曉,盆池別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