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讀鄂公傳

〔唐朝〕 白居易

高臥深居不見人,功名斗藪似灰塵。 唯留一部清商樂,月下風前伴老身。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西閣二首 一

    巫山小搖落,碧色見松林。 百鳥各相命,孤雲無自心。 層軒俯江壁,要路亦高深。 朱紱猶紗帽,新詩近玉琴。 功名不早立,衰病謝知音。 哀世非王粲,終然學越吟。

    杜甫 唐宋诗
  • 同張深秀才遊華嚴寺

    同遊雲外寺,渡水入禪關。 立埽窗前石,坐看池上山。 有僧飛錫到,留客話松間。 不是緣名利,好來長伴閑。

    冷朝陽 唐宋诗
  • 春晚喜悟禪師自琉璃上方見過

    琉璃師到城,談性外諸經。 下嶺雪霜在,近人林木清。 苔痕深草履,瀑布滴銅瓶。 樂問山中事,宵言徹曉星。

    無可 唐宋诗
  • 詠大慈寺齋頭鮮于闍梨

    酒肉終朝沒闕時,高堂大舍養肥屍。 行婆滿院多爲婦,童子成行半是兒。 面折掇齋窮措大,笑迎搽粉阿尼師。 一朝若也無常至,劍樹刀山不放伊。

    陳裕 唐宋诗
  • 訓崔長史公石橋[詠]

    □壯雄規□,□□在□□。 □空歇滅(下缺)。 (見《文物參考資料》一九五七年第三期刊俞同奎《安濟橋補充文獻附石刻拓片》)(按:劉義詩附崔恂詩後,惜漫漶太甚,僅餘十數字。 崔恂詩已收入《全唐詩補逸》卷五。 俞文又謂同時所出有另一石,前半已漫漶,後數行尚可辨,可確定二詩作年,錄如次:□元八年九月□□□□□□李于時□□□□□崔恂任深州□史□□□還此橋過喜其壯麗命舊詩云□志並七年春。 俞同奎考定「□元八年」爲開元八年,幷謂崔恂七年春另有一詩刻石,迄未發現。 )。

    劉義 唐宋诗
  • 詩偈 六十六

    諸佛與衆生,元來同一家。 不識親尊長,外面認假爺。 優曇不肯摘,專採葫蘆花。 葫蘆花未落,常被三五枷。 如斯之等類,輪轉劫恆沙。

    龐藴 唐宋诗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三六九

    坐忘是非,默見離微。 佛祖之陶冶,天地之範圍。 髑髏眉底眼,空劫句中機。 青原赭色麒麟步,藥嶠金毛師子威。 相逢捉手,大道同歸。

    釋正覺 唐宋诗
  • 頌古四首 其四

    嶮崖之處,無處插嘴。 去却藥忌,露當門齒。 杈下放身捨命,箇裏如龍得水。 三千里外賺吾來,捋虎鬚兮捉虎尾。

    釋清旦 唐宋诗
  • 寄洪雅令孫良臣

    志士居世間,要爲鶴鳴皋。 誰能如羊豕,料揀充豢牢。 吾邦孫卿子,閉門長蓬蒿。 慨然請治劇,不憚簿領勞。 地雖百乘小,名與九頂高。 老翁喜相語,得見今官曹。 令行有盜奔,冬煖無兒號。 君豈求人知,知亦未易遭。 大哉龍伯國,乃欲舉六鼇。 區區畢吏部,竟日把兩螯。 且當置是事,痛飲讀離騷。

    晁公遡 唐宋诗
  • 證道歌 其一二五

    舍妄心,取真理,猛火聚中求冷水。 勝熱婆羅請上山,須臾便入三摩底。

    釋印肅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