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秋晚雲陽驛西亭蓮池

〔唐朝〕 許渾

心憶蓮池秉燭遊,葉殘花敗尚維舟。 煙開翠扇清風曉,水泥紅衣白露秋。 神女暫來雲易散,仙娥初去月難留。 空懷遠道難持贈,醉倚闌干盡日愁。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和竇中丞晚入容江作

    漢郡三十六,鬱林東南遙。 人倫選清臣,天外頒詔條。 桂水步秋浪,火山凌霧朝。 分圻辨風物,入境聞謳謠。 莎岸見長亭,煙林隔麗譙。 日落舟益駛,川平旗自飄。 珠浦遠明滅,金沙晴動搖。 一吟道中作,離思懸層霄。

    劉禹錫 唐宋诗
  • 江村行

    南塘水深蘆笋齊,下田種稻不作畦。 耕場磷磷在水底,短衣半染蘆中泥。 田頭刈莎結爲屋,歸來繫牛還獨宿。 水淹手足盡有瘡,山蝱遶身飛颺颺。 桑林椹黑蠶再眠,婦姑採桑不向田。 江南熱旱天氣毒,雨中移秧顏色鮮。 一年耕種長苦辛,田熟家家將賽神。

    張籍 唐宋诗
  • 泛溪夜回寄道玄上人

    南郭煙光異世間,碧桃紅杏水潺潺。 猨來近嶺獼猴散,魚下深潭翡翠閑。 猶阻晚風停桂檝,欲乘春月訪松關。 幾回策杖終難去,洞口雲歸不見山。

    許渾 唐宋诗
  • 赤壁懷古

    漢室河山鼎勢分,勤王誰肯顧元勳。 不知征伐由天子,唯許英雄共使君。 江上戰餘陵是谷,渡頭春在草連雲。 分明勝敗無尋處,空聽漁歌到夕曛。

    崔塗 唐宋诗
  • 寶應初征史朝義過虢州題僧寺壁(題擬)

    高僧居淨域,客子戀皇宮。 試訪毘耶室,旋(《大典》作「施」)遊方丈中。 禪林吹梵響,忍草散香風。 妙說三元(《大典》作「玄」)義,能談不二宗。 色空雙已滅,內外兩緣同。 識盡無生理,乃覺出凡(《大典》作「梵」,《金文最》作「樊」)籠。 (見光緒二年刊高錦榮纂《靈寶縣志》卷八《藝文》下。 又見《金文最》卷七一許安仁大定十六年撰《御題寺重即唐德宗詩碑》(徐俊告)、《永樂大典》卷一三八二三引《洛陽志》〖張忱石告〗)(按:《永樂大典》引《洛陽志》:「御題寺,寺在靈寶南里。 唐寶應元年,德宗以皇子爲天下兵馬元帥,統兵征史朝義過)(之,題詩壁間。 厥後十七年即位,寺僧玄覺詣長安求寺額,詔以御題名之。 」其後又錄無名氏詩云:「解鞍投宿得禪宮,識破浮生萬境空。 夜靜稍□簷外雨,朝來知是葉間風。 」此詩未詳何代何人所作,姑附此。 清畢沅《中州金石記》卷五:「御題寺唐德宗詩碣,大定十六年立,許安仁記幷書,在御碑寺。 額正書云:『御題寺唐德宗天章碑。 』下爲五律詩一首。 知年月人名者,據黃叔璥《中州金石攷》也。 」今按:《縣志》錄此詩原題作《題御碑寺》,然寺名因德宗此詩而得名,詩題顯爲後人追補。 今重爲擬題。 黃叔璥書未見。 碑記,《縣志》亦未收。 有關史事,兩《唐書》、《通鑑》所記甚詳,不具錄。 )。

    德宗皇帝李适 唐宋诗
  • 天門靈泉院

    華亭參後最幽玄,一句能教萬古傳。 猿抱子歸青嶂後,鳥銜花落碧崖前。 雖知物理無窮際,却恐滄溟有盡年。 爲報五湖雲外客,何妨來此老林泉。 (按:《沅湘耆舊集》卷八云:「琮案:元慈利張兌《天門山圖詩》末云:『可憐宜都周內史,古冢纍纍在山址。 感時撫景亦愴然,周朴小詩何足擬? 』即指此詩也。 次聯爲中和間僧傳明語。 傳明即善會,自鶴林入夾山,有僧問如何是夾山境,答以猿抱子歸云云,朴即用其語也。 」)。

    周朴 唐宋诗
  • 和南安余宰題翠陰亭致爽軒二首 其二

    面勢揖孤峙,交柯藏伯勞。 日臨公館寂,人與此軒高。 對酒屢中聖,題詩應僕騷。 喬林思舊隠,咫尺聽風號。

    黄公度 唐宋诗
  • 莊懿皇太后哀挽應制二首 其一

    國啟重雍祚,天推太極尊。 夏祠今化石,堯母舊題門。 不待寒泉養,空流渭水恩。 烝哉王者孝,別廟奉姜嫄。

    宋祁 唐宋诗
  • 新晴山月

    高松漏疎月,落影如畫地。 徘徊愛其平,夜久不能寐。 怯風池荷卷,病雨山果墜。 誰伴予苦吟,滿林啼絡緯。

    林之奇 唐宋诗
  • 雜詠下 杜鵑花

    山深啼杜宇,濺血染花心。 閬苑未歸去,不妨留鶴林。

    洪适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