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君金屈巵,滿酌不須辭。 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无
其他无
〔唐朝〕 武瓘
勸君金屈巵,滿酌不須辭。 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聽鐘到靈觀,仙子喜相尋。 茅洞幾千載,水聲寒至今。 讀碑丹井上,坐石澗亭陰。 清興未云盡,煙霞生夕林。
素蘤多蒙別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還應有恨無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開元寺裏七重塔,遙對方山影擬齊。 雜俗人看離世界,孤高僧上覺天低。 唯堪片片紫霞映,不與濛濛白霧迷。 心若無私羅漢在,參差免向日虹西。
讀(《祖堂集》作「奉」)經須解義,解義始(《宗鏡錄》卷三三作「即」)修行。 若能依義學(《祖堂集》作「了義教」),即入湼槃城。 讀經(前引二書均作「如其」)不解義,多見不如盲。 緣(《宗鏡錄》作「尋」)文廣占地,心中(前引二書均作「牛」)不肯耕。
野人不相識,偶坐爲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迴瞻林下路,已在翠微間。 時見雲林外,青峰一點圓。 (見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八。 )(按:原帖爲草書八行。 詩末有云:「近見崔法曹此詩,愛之不覺下筆也。 」岳珂跋云:「右唐無名人青峰詩帖真跡一卷。 帖亦與《奉禮》、《不倦》二帖相似,意皆出於習書之勤者,有小璽表焉。 」同卷跋《奉禮帖》,謂有貞觀初年風度。 )。
先賢盛說桃花源,塵忝何堪武陵郡。 聞道秦時避地人,至今不與人通問。
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拈却案山誰我礙。 直饒全象無全牛,未免依前還礙塞。 衲僧家,真慶快。 物我虛空,混成一塊。 更於何處著根塵,祇箇堂堂觀自在。
三宿離桑下,棲遲向一年。 無來元謾爾,欲去也淒然。 峽路梅隨馬,吳江柳繫船。 此生無再到,題字寄山泉。
坐遭飛埃瞇雙目,不應更到琅玕腹。 青山爲人作禦侮,對面亭亭削蒼玉。 公子翩翩故自佳,我來空嘆駒局促。 抱冰嚼雪豈能清,火裏芙蕖初出浴。
穠綠連村荔子丹,瘴雲將雨暗前灣。 張旗且喜三灘駛,叱馭曾驚九折艱。 瀘水舟閒迷古渡,馬湖碑缺伴荒山。 威名功業吾何有,無事飄飄犯百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