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计断春归路。 借问春归何处。 莺燕也含愁,总对落花无语。 春去。 春去。 门掩一庭疏雨。
无
其他无
〔宋朝〕 刘南翁
没计断春归路。 借问春归何处。 莺燕也含愁,总对落花无语。 春去。 春去。 门掩一庭疏雨。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爲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人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悽。 但對狐與貍,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盪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谿。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爲烝黎。
遙夜此何其,霜空殘杳靄。 方嗟異鄉別,蹔是同公會。 海林秋更疎,野水寒猶大。 離人轉吳岫,旅雁從燕塞。 日夕望前期,勞心白雲外。
春色華陽國,秦人此別離。 驛樓橫水影,鄉路入花枝。 日暖鶯飛好,山晴馬去遲。 劒門當石隘,棧閣入雲危。 獨鶴心千里,貧交酒一巵。 桂條攀偃蹇,蘭葉藉參差。 旅夢驚蝴蝶,殘芳怨子規。 碧霄今夜月,惆悵上峨嵋。
吟君昨日早朝詩,金御爐前喚仗時。 煙吐白龍頭宛轉,扇開青雉尾參差。 暫留春殿多稱屈,合入綸闈即可知。 從此摩霄去非晚,鬢邊未有一莖絲。
十月荒郊雪氣催,依稀愁色認陽臺。 遊秦分繫三條燭,出楚心殊一寸灰。 高柳莫遮寒月落,空桑不放夜風廻。 如何住在猿聲裏,却被蟬吟引下來。
花花,滿枝紅似霞。 羅袖畫簾腸斷,卓香車。 回面共人閑語,戰箆金鳳斜。 惟有阮郎春盡,不歸家。
四周寒暑鎮湖關,三臥漳濱帶病顏。 報國雖當存死節,解龜終得遂生還。 容華漸改心徒壯,志氣無成鬢早斑。 從此使歸林藪去,更將餘奉買南山。 (見海寧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二第十七條。 同治《增修宜興縣壹》卷十《藝文志》亦載之。 )(又見《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九九《善權洞部》。 )(〖1〗《拜經樓詩話》卷二:「唐李蠙詩世不多見。 宜興善卷二毅題石壁一首曰〖詩畧〗。 蓋蠙太和時嘗見白龍於此,其詩尚有元和遺音。 蠙本名虬,將赴舉,夢名上添一畫成虱字,及寤,曰:『虱者,蠙也。 』乃更名,果登第。 皆可補《全唐紀事》之遺。 」望按:《全唐文》卷七八八收李蠙《請自出俸錢收贖善權寺事奏文》一篇,畧謂「寺在縣南五十里離墨山,是齊時建立。 ……寺內有洞府三所。 號爲乾洞者,石室通明處可坐五百餘人,稍暗處,執炬驗入,不知深淺。 ……洞門直下便臨大水洞,潺湲宛轉,湍瀨實繁,於山腹內漫流入小水洞。 小水洞亦是一石室,室內水泉無底,大旱不竭。 洞門對齋堂廚庫,似非人境。 洞內常有雲氣昇騰,云是龍神所居之處。 臣大和中在此習業。 ……臣懷此冤憤近三十年。 ……今請自出俸錢依元買收贖,訪名僧主持,教化同力,卻造成善權寺。 ……」誠如此文所云,大和中李蠙曾於此習業,三十年後始出俸錢收贖,推其時當在壹宗咸通中。 然則題此詩於寺壁,要亦咸通間事矣。 )。
丞相長思煮泉時,郡侯催發只憂遲。 吳關去國三千里,莫笑楊妃愛荔枝。
二八誰家女,漂來倚岸蘆。 鳥窺眉上翠,魚弄口傍珠。 。
挾策漳濱兩韶稚,君後南隨州計吏。 相逢冠歲璧池頭,頓覺詞華使人惴。 謂宜雲路恣騰踏,豈料霜蹄多蹶躓。 君才視我十倍加,蓄積那堪五經笥。 已窮孟軻不動處,得喪窮通歸一致。 每懷會合未曾款,輒復鴻燕春秋異。 寸莛才欲撞舂容,不盡之音耳空記。 去年邂逅得所願,千里過我少停轡。 圍爐燒栗忘夜分,蹙雪訪梅喜春至。 窺園細看百卉動,陟榭滿挹千峯翠。 讀君舊詩黄鍾律,觀君新德清廟器。 默求至善不近名,下視羣愚非飾智。 常虞涉世傷坦率,見語躬行合謹細。 值君隠憂方食蓼,而我美疹如紾臂。 飛觴引滿不復能,戰飲吳門夢中事。 采菊聊同茗碗清,丸艾時歸藥婆利。 忠言贈公豈肉骨,益友貺予真補劓。 浮雲聚散古則爾,人生出處孰無累。 聞道雙珠已候門,便乘一葉同插翅。 朱樓婉娩托旅夢,江樹霏微攪離思。 一區衡山勿負約,三絕麟經更涵粹。 得時而駕諒不免,有使且寄相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