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未彻。 付与团团沙塞月。 端欲捐书。 去乞君王丈二殳。 貂裘锦帽。 盘马不甘青鬓老。 底事偏奇。 细草平沙看打围。
无
其他无
〔宋朝〕 吴则礼
梅花未彻。 付与团团沙塞月。 端欲捐书。 去乞君王丈二殳。 貂裘锦帽。 盘马不甘青鬓老。 底事偏奇。 细草平沙看打围。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皮枯緣受風霜久,條短爲應攀折頻。 但見半衰當此路,不知初種是何人。 雪花零碎逐年減,煙葉稀疎隨分新。 莫道老株芳意少,逢春猶勝不逢春。
遙思寒食後,野老林下醉。 月照一山明,風吹百花氣。 飛泉與萬籟,髣髴疑簫吹。 不待曙華分,已應喧鳥至。
修持清苦振佳聲,衆鳥那知一鶚情。 躡履三千皆後學,摶風九萬即前程。 名將日月同時朽,身是山河應數生。 從此雲泥更懸闊,漁翁不合見公卿。
下第言之蜀,那愁舉別杯。 難兄方在幕,上相復憐才。 鳥徑盤春靄,龍湫發夜雷。 臨邛無久戀,高桂待君回。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雨晴閑步澗邊沙,行入荒林聞亂鴉。 寒食清明驚客意,暖風遲日醉梨花。 書生投老王官谷,壯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鞦韆與蹴遊,只將詩句答年華。
東津草生花未開,西山雪消水欲來。 玻瓈江盡不受垢,蒲萄酒濃初醱醅。 啄木喚君有扣戶,提壺勸我勤舉杯。 春能幾何看即暮,一月杖藜須百回。
本祈春雨成春雪,應誤小桃先次開。 西漢枚生誰復召,南朝何遜自多才。 潑除燈火上元去,挫却勾萌六出來。 前此解衣爭貰酒,不知爲瑞與爲災。
天相公生,成春收集。 挺所鍾兮,醇乎成質。
江西清絕處,頻賞厭還休。 快作坤維去,閑爲丙穴遊。 百牢山倒拔,三峽水橫流。 未有人收拾,公其與筆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