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爭遊曲水濱,未春長有探春人。 遊春人盡空池在,直至春深不似春。
无
其他无
〔唐朝〕 王駕
憶昔爭遊曲水濱,未春長有探春人。 遊春人盡空池在,直至春深不似春。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飄飄瑞雪下山川,散漫輕飛集九埏。 似絮還飛垂柳陌,如花更繞落梅前。 影隨明月團紈扇,聲將流水雜鳴弦。 共荷神功萬庾積,終朝聖壽百千年。
灑水初晴物候新,飡霞閣上最宜春。 山花四面風吹入,爲我鋪牀作錦茵。
芳草鋪香晚岸晴,岸頭含醉去來行。 僧歸岳外殘鐘寺,日下江邊調角城。 入浙孤帆知楚信,過淮疎雨帶潮聲。 如今未免風塵役,寧敢怱怱便濯纓。
在鄉須下意,爲客莫高心。 相見作先拜,膝下沒黃金。 (「沒」,伯三七一六卷作「投」。 )。
迢迢東海出,漸漸入雲衢。 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江南餘載》下)(〖1〗《歲時廣記》三十一《中秋》上《得佳聯》引《漫叟詩話》:「南唐金輪寺有僧曰明光者,先一年中秋翫月,得詩一聯云:『團團離海角,漸漸出雲衢。 』竟思下聯不就。 次年中秋,再得一聯云:『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遂不勝其喜,徑登寺樓鳴鐘。 時有善聽聲聞之:『此鐘發聲通暢,若非詩人得句,即是禪僧悟道。 』驗之果然。 好事者有詩云:『爲思銀漢中秋月,誤擊金輪半夜鐘。 』」〖2〗《全唐詩》八五一、《全五代詩》三九均作南唐失名僧《月詩》,前二句作「徐徐東海出,漸漸上天衢」。 《全五代詩》引《江南野錄》:「李昪受禪之初,忽半夜寺僧撞鐘,一城皆驚,召將斬之,云夜來偶得月詩,乃云云。 李昪喜而釋之。 」〖3〗原以明光另列一則。 今檢《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六引《漫叟詩話》作「南唐僧謙明」詩,知明光之名爲南宋時之別傳,而非另有其人,故以明光一則移附於此。 另《釣磯立談》謂作詩者爲「頭陀范忠嵩」。 《江鄰幾雜識》作「南唐一詩僧」,當即爲《全唐詩》所本。 )。
宿雨冒空山,空城響秋葉。 沈沈暮色至,淒淒涼氣入。 蕭條林表散,的礫荷上集。 夜霧著衣重,新苔侵履濕。 遇茲端憂日,賴與嘉賓接。
土橋茅屋兩三家,竹裏鳴泉漱白沙。 春色惱人無畔岸,亂飄風袖拂梅花。
清曉捲書坐,開簾揖遠峯。 膩雲留宿潤,膏雨沐春容。 世味生來薄,詩愁晚更濃。 溪山看未足,還聽暮樓鐘。
家食八經秋,茲焉喜宦游。 往依王仲寶,况事薛居州。 寄信憑鴻羽,題詩記虎丘。 雲飛親舍近,時望海東頭。
兩龔二阮古來希,古月之家喜得之。 邂逅數年成契闊,因仍幾日復追隨。 有詩有酒須人勝,無命無才亦我宜。 華髮蒼顔勝强健,霜清山影鴈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