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莫向尊前惜沈醉,與君俱是異鄉人。
无
其他无
〔唐朝〕 韋莊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莫向尊前惜沈醉,與君俱是異鄉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櫂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雲滿後塵。 乞歸優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越岡連越井,越鳥更南飛。 何處鷓鴣嗁,夕煙東嶺歸。 嶺頭行人少,天涯北客稀。 鷓鴣嗁別處,相對淚霑衣。
曉看樓殿更鮮明,遙隔朱欄見鹿行。 武帝自知身不死,教修玉殿號長生。
春色沅湘盡,三年客始回。 夏雲隨北帆,同日過江來。 水漫荆門出,山平郢路開。 比肩羊叔子,千載豈無才。
東,西。 步月,尋溪。 鳥已宿,猨又啼。 狂流礙石,迸筍穿磎。 望望人煙遠,行行蘿徑迷。 探題只應盡墨,持贈更欲封泥。 松下流時何歲月,雲中幽處屢攀躋。 乘興不知山路遠近,緣情莫問日過高低。 靜聽林下潺潺足湍瀨,厭問城中喧喧多鼓鼙。
金作蟠龍繡作麟,壺中樓閣禁中春。 君王避暑來遊幸,風月橫秋氣象新。
紫府煙霞士,玄宗道德師。 心將萬籟合,志與九仙期。 絕俗遺塵境,同人喜濟時。 訪經遊玉洞,敷教入瑤墀。 茅嶺追餘跡,金壇赴遠思。 陰宮春舊記,陽觀飭新祠。 緬想埋雙璧,長懷採五芝。 真靈若可遇,鸞鶴佇來茲。 (詳後。 此首又見《嘉定鎮江志》卷二十)(按:《茅山志》卷二收玄宗賜李玄靜先生勑書二十四通,此詩見第三道勑內。 此勑書全文錄如次:「勑。 廣陵李鍊師,上清品人也。 抗志雲霞,和光代俗。 爲予修福靈跡,將赴金壇,故賦詩寵行,以美其志。 〖詩略〗尊師抱一守中,探微昭遠,能回貞潔,發揮道門。 遂與太和先生啓是仙宗,起予虔奉,崇飭靈跡,廣求真經。 則詩以寵行,物將厚意,永慰歧路,以彰禮賢也。 所謝知。 」又按,據同書同卷所附玄靜先生等表奏,知此詩爲天寶六載九月二十五日作,由高力士宣賜。 )。
百里猶鄉土,千年亦比鄰。 願言培世德,未敢詠維新。 (均見清施念曾、張汝霖編《宛雅三編》卷二、嘉慶廿八年刊洪亮吉等纂《寧國府志》卷二十四。 )(按:梅遠爲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的曾祖。 《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三三《梅聖俞墓誌銘》云:「曾祖諱遠,祖諱邈,皆不仕。 」楊傑《無爲集》卷十三《故朝奉郎守殿中丞梅君〖正臣〗墓誌銘》云:「南唐末,曾祖遠爲宣城掾。 」正臣爲堯臣弟。 《宛雅三編》卷二引《梅氏詩譜》,謂遠字維明,光化間由吳興之宣城爲掾。 以宣之風土淳厚,遂築居於州學之西,著有《遷居草》。 今按:三書所記稍有出入。 考《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三十一《太子中舍梅君墓誌銘》,堯臣父梅讓卒於皇祐元年,年九十一,推其生年,爲顯德六年。 以此推測,梅遠約生於十世紀初,以仕南唐爲是。 《梅氏詩譜》有誤,今不取光化年仕宣說。 )。
暮霞照新晴,歸雲猶相逐。 有懷晨昏暇,想見登眺目。 問禮侍彤襜,題詩訪茅屋。 高樓多古今,陳事滿陵谷。 地久微子封,臺餘孝王築。 裴回顧霄漢,豁達俯川陸。 遠水對孤城,長天向喬木。 公門何清靜,列戟森已肅。 不歎攜手稀,常思著鞭速。 終當拂羽翰,輕舉隨鴻鵠。
冥冥雨脚來,巖谷生暝色。 大江失洲渚,隠起煙霧白。 微茫沙邊樹,坐覺雲氣隔。 霖霪已經時,初不見天日。 城中三尺泥,陌上無轍迹。 秋田穫無時,農父相對泣。 各言迫軍輸,督責甚峻急。 今晨忽晴霽,曉日照屋壁。 吾饑行可療,庶食明年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