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元曲

立成汤伊尹耕莘・仙吕/赏花时

〔元朝〕 郑光祖

今日个奉敕亲蒙圣帝差,(东华仙云)降生人间,辅佐于清朝,尔为仕途良相也。 (正末唱)待教我谪降尘寰做将相才。 (东华仙云)则今日离了紫府仙班,便索长行也。 (正末唱)拜辞了玉阙共金阶,离了这仙坛世界。 (东华仙云)上帝着你出离仙骨,托化凡胎,为世间辅弼之臣也。 (正末唱)待教我出仙骨我今日去托凡胎。 (下)。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相和歌辭 從軍行三首 一

    看圖閑教陣,畫地靜論邊。 烏壘天西戍,鷹姿塞上川。 路長須算日,書遠每題年。 無復生還望,飜思未別前。

    李約 唐宋诗
  • 勸僧酒

    勸僧一杯酒,共看青青山。 酣然萬象滅,不動心印閑。

    皇甫松 唐宋诗
  • 感弄猴人賜朱紱

    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 何如買取胡孫弄,一笑君王便著緋。

    羅隱 唐宋诗
  • 舞馬詞 二

    天鹿遙徵衛叔,日龍上借羲和。 將共兩驂爭舞,來隨八駿齊歌。

    張說 唐宋诗
  • 訴衷情 一

    香滅簾垂春漏永,整鴛衾。 羅帶重,雙鳳,縷黃金。 窗外月光臨,沈沈。 斷腸無處尋,負春心。

    顧敻 唐宋诗
  • 五言詩 七

    天下浮游人,(「浮游」,斯六○三二卷作「浮逃」。 )商多買一半。 (「商多買一半」,斯六○三二卷作「不啻多一半」。 )南北擲縱橫,誰他蹔歸貫。 (「誰」,斯六○三二卷作「誑」;「縱橫」作「蹤藏」。 )游游自覓活,不愁雁戶役。 無心念二親,有意隨惡伴。 强處出頭來,不須曹主喚。 (「曹主」,斯六○三二卷作「主人」。 )聞苦即深藏,尋常擬於算。 (「於」項楚校作「相」。 )欲似鳥作羣,驚即當頭散。 (「當頭」,斯六○三二卷作「分頭」。 )心毒無忠孝,不過浮游漢。 (「浮遊」,斯六○三二卷作「浮浪」。 )此是五逆賊,打殺何須案。

    缺名 唐宋诗
  • 宿無相寺

    頭陀懸萬仞,遠眺望華峰。 聊借金沙水,洗開九芙蓉。 煙嵐隨遍覽,踏屐走雙龍。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與從? 禪床今暫歇,枕月臥青松。 更盡聞呼鳥,恍來報曉鐘。 (詳後,以上四首,皆轉錄自常秀峰等著《李白在安徽》。 )(〖1〗《李白在安徽》云:此詩刻於清道光十年《重建無相寺碑記》。 無相寺在九華山頭陀嶺下,旁有一泉,名金沙,李白在九華時曾遊此。 無相寺建於唐初,治平元年賜額,道光間重修。 此詩保存有兩種可能:一,無相寺舊時碑文刻有此詩;二,爲康熙時禮部尚書吳襄收藏,吳姓修寺捐資最多。 )。

    李白 唐宋诗
  •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貝闕琳宮恨初遠。 玉闌千倚遍,怯盡朝寒;回首處,何必留連穆滿。 芙蓉開過也,樓閣香融,千片紅英泛波面。 洞房深深鎖,莫放輕舟,瑤臺去,甘與塵祖師寰路斷。 更莫遣流紅到人間,怕一似當時,誤他劉阮。 (宋趙聞禮《陽春白雪》卷二。 )(按:蘇軾《洞仙歌序》,謂老尼能誦孟昶此詞首二句,不見全篇,乃爲足之。 後《漫叟詩話》、《本事曲》載孟昶《玉樓春》詞,以爲即原作,但宋時即有人疑爲後人據東坡詞隱括而成,並非孟作。 趙聞禮此詞,云爲「蜀帥謝元明因開摩訶池,得古石刻,遂見全篇。 」似較可信,然清宋翔鳳《樂府餘論》亦疑爲南宋人僞託,但幷無確證。 說詳王水照先生《蘇軾選集》。 《全唐詩》卷八收《避暑摩訶池上作》一首,即世傳之《玉樓春》詞。 )。

    孟昶 唐宋诗
  • 四賓主 主中主

    不動金輪萬德全,宸苔含月未排班。 當頭諱字寰中禁,誰敢依稀犯聖顔。

    釋正覺 唐宋诗
  • 明月湖

    湖色淡無際,月華相與閒。 臨波雙璧映,照浦一珠還。 宿火汀洲外,橫烟桑柘間。 不妨清思劇,舉國盡溪山。

    宋祁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