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岡微雨後,木脫草堂新。 惟有疎慵者,來看淡薄人。 竹牙生礙路,松子落敲巾。 麤得玄中趣,當期宿話頻。
无
其他无
〔唐朝〕 裴說
高岡微雨後,木脫草堂新。 惟有疎慵者,來看淡薄人。 竹牙生礙路,松子落敲巾。 麤得玄中趣,當期宿話頻。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幽薊餘虵豕,乾坤尚虎狼。 諸侯春不貢,使者日相望。 慎勿吞青海,無勞問越裳。 大君先息戰,歸馬華山陽。
歲律行將變,君恩竟未回。 門前即潮水,朝去暮常來。
久別無消息,今秋忽得書。 諸孤婚嫁苦,求己世情疎。 亂甚無喬木,溪多不釣魚。 祗應金岳色,如爾復如余。
□□□□□□□,□南一劍定長鯨。 □□□□□□□,□帝匡扶立正聲。 □□□□□□□,□輝争不伏神明。 □□□□□□□,□建瑶壇玉京。 □□□□□□□,□□常爇不曾停。 □□□□□□□,□□恆傳寶藏經。 □□□□□□□,□□今爲顯真靈。 □□□□□□□,□□□來鎮上清。 (見《兩浙金石志》。 )(見《兩浙金石志》卷四。 《六藝之一錄》卷一一○收此詩,第二句「□南」作「東南」,第六句「伏神明」作「仗神明」。 )(〖1〗阮元《兩浙金石志》跋:「右詩刻在錢唐縣鳯凰山排衙石上。 前刻新的序十行,行書,徑一寸,文多磨滅。 序後一行僅存王字,當是武肅系銜。 詩則七言八韻,共九行,十六句,上半截亦闕。 按《咸淳臨安志》云:『舊傳錢武肅王鑿山,見怪石排列兩行,如從衛拱立趨向,因名排衙石,及刻詩石上。 』即謂此也,惜其文未載。 《十國春秋》云:『武肅暇時,命諸子諷誦詩賦,或以所製詩賜丞相將吏,亦間能書寫畫墨竹,然不以呫嗶廢正務。 』是武肅性躭吟咏,此刻可以窺見一斑。 其書亦剛勁有法度。 」)。
江湖多青山,舟楫長往還。 山色難送客,不如住山間。
芳草連雲水拍溪,春山樹樹子規啼。 東風何事催行客,偏遣殘紅趁馬蹄。
愚公不解計安危,行盡人間惡路岐。 難似車登蛇退嶺,險如舟過馬當祠。 平生憂患常難測,送老安閑敢自期。 一事不成應有命,惟將知止報明時。
千金懸蠆尾,一柱兀波心。 吾道今如此,微生力未禁。 正須公等助,莫廢別來吟。 拄杖當分付,相期化鄧林。
柳生洲居濠北邊,繇辭質野誰所傳。 不曾入城行賣卜,有問災福須呼船。 歎我奇疾何頻年,其初過清肌凜然,已忽腹拒遭拘攣。 一身盡異形質變,恍若土木徒人言。 蚤知定性不生滅,今安得爾庸非天。 醫工刃人死無律,妄談標本從何出。 補勞護弱轉凝聚,排寒盪濕加淫鬰。 挾風上行關膈失,迸肉糜皮併爲一,猶云無傷乃餘疾。 生雖憐我謬時命,豈悟顛倒緣此物。 彼蒼應有司殺者,授柄於工無乃悖。 我勞萬事明當休,自古零落歸山丘。 但疑未死復不活,熟視重爲諸醫羞。 餘聰殘明不可留,治命已乖妻子謀,執訊空貽友朋憂。 柳生聽罷掉頸笑,既有主對非吾尤。 山歌靜夜聲宛轉,更著此曲歌中流。
鱗甲錯夏物,懷青莫如蟳。 蘇公今張華,何微不知音。 入手巨螯健,斫雪雋莫禁。 宛然如玠輩,曾是秉玉心。 蟹因龜蒙傑,酒與畢郎深。 二者不可律,食之當酌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