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壽春進祝聖七首 文有武備

〔唐朝〕 貫休

武宿與文星,常如掌上擎。 孫吳機不動,周邵事多行。 旰食爐煙細,宵衣隙月明。 還聞夔進曲,吹出泰階平。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秋暮言志

    朝光浮燒野,霜華淨碧空。 結浪冰初鏡,在逕菊方叢。 約嶺煙深翠,分旗霞散紅。 抽思滋泉側,飛想傅巖中。

    太宗皇帝 唐宋诗
  • 溫門山

    早入溫門山,羣峰亂如戟。 崩崖欲相觸,呀豁斷行跡。 脫屐尋淺流,定足畏欹石。 路盡十里溪,地多千歲栢。 洞門晝陰黑,深處惟石壁。 似見丹砂光,亦聞鍾乳滴。 靈池出山底,沸水沖地脈。 暖氣成濕煙,濛濛窗中白。 隨僧入古寺,便是雲外客。 月出天氣涼,夜鐘山寂寂。

    王建 唐宋诗
  • 秋日後

    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曬曝舊芳茵。 立秋日後無多熱,漸覺生衣不著身。

    王建 唐宋诗
  • 送杜立歸蜀

    迢遞三千里,西南是去程。 杜陵家已盡,蜀國客重行。 雪照巴江色,風吹棧閣聲。 馬嘶山稍煖,人語店初明。 旅夢心多感,孤吟氣不平。 誰爲李白後,爲訪錦官城。

    姚合 唐宋诗
  • 奉和魯望樵人十詠 樵火

    山客地爐裏,然薪如陽輝。 松膏作𣺫瀡,杉子爲珠璣。 響誤擊刺鬧,燄疑彗孛飛。 傍邊煖白酒,不覺瀑冰垂。

    皮日休 唐宋诗
  • 雲門山投龍詩刻(並序)

    □□(《全唐詩》作「曉登」)雲門山,直上壹千尺。 絕頂彌□(《全唐詩》作「孤」。 )聳,盤途幾傾窄。 前對堅裂峯,□□(《全唐詩》作「下臨」。 )削成壁。 陽□(《全唐詩》作「巘」。 )靈芝秀,陰崖仙乳□。 (此句《全唐詩》作「陰崖半天赤」。 )□□□羣山,遠望何所隔。 太陽未出海,曠晃半天赤。 (《全唐詩》無以上四句。 )大壑静不波,渺溟無際碧。 (「碧」,《全唐詩》作「極」。 )是時雪初霽,沍寒冰(《全唐詩》作「水」。 )更積。 恭(《全唐詩》誤作「披」)展送龍儀,寧安服狐白。 □□(《全唐詩》作「沛恩」)惟聖主,祈福在方伯。 三元章醮昇,五域□□(二字《全唐詩》亦闕。 )覿。 帟幕翠微亘,機□(《全唐詩》作「茵」。 )丹洞闢。 □□(《全唐詩》作「祝起」。 )鳴天鼓,拜傳端素冊。 霞間□□□,(《全唐詩》作「朱紱縈」。 )嵐際黃裳襞。 玉□(《全唐詩》作「策」。 )□□(《全唐詩》作「奉誠」)信,□□□(《全唐詩》作「仙佩俟」。 )奔驛。 □(《全唐詩》作「香」。 )氣入岫門,瑞雲出巖石。 至誠必招感,大福旋來格。 空□□□□,(《全唐詩》作「中忽神言」。 )帝壽萬千百。 (見畢沅、阮元撰《山左金石志》卷十二。 )(〖1〗按石刻詩題下有「北海郡太守趙居貞述。 渤海吳□書。 郡人李元莊鐫」等字。 石刻係天寶十一載所立,正書,崖高四尺五寸五分,廣二尺,在益都縣雲門山洞西關帝廟後北壁。 〖2〗此詩序文中所書玄宗尊號,石刻本與《全唐詩》不同。 按《新唐書·玄宗紀》載天寶七載羣臣上尊號曰「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 又天寶八載復上尊號曰「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禉皇帝」。 石刻所稱,顯係天寶七載所上尊號,然石刻立於天寶十一載,則當以《全唐詩》取天寶八載所上尊號爲是。 望頗疑作序刊石者緣一時疎忽,誤取七載尊號,而後之錄是刻者知其誤而糾正之,此《全唐詩》據本之所以異於石刻也。 )。

    赵居貞 唐宋诗
  • 詩勉及門赴海棠之約

    君與吾遊積有年,未曾同醉海棠前。 如今君乃先春到,似赴花朝豈偶然。 已是詩中參造化,何妨花裏見神仙。 暫歸莫負重來約,未及春風便着鞭。

    吳芾 唐宋诗
  • 被召觀三聖御書詩

    列聖多能備,俱留乙夜勤。 出圖天與畫,觀跡帝成文。 露灑紛仙液,鸞回雜瑞羣。 毫均五色麗,書對十行分。 玉軸羅新帙,芝泥儼舊薰。 嗣皇尊世哲,金匱冠攸聞。

    宋祁 唐宋诗
  • 偈頌十二首 其二

    虎頭带角人難措,石火電光休密布。 中興天子展神鋒,萬象之中看獨露。

    釋安永 唐宋诗
  • 壽秦太師 其六

    聖皇問孝日東朝,報德流恩冠百僚。 九命衮衣蟬插首,萬釘寶带玉圍腰。 渠渠廣厦開黄道,圉圉鳴珂下紫霄。 宇宙人間榮至此,榆枋無地著扶摇。

    洪适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