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律皆深妙,新吟復造微。 搜難窮月窟,琢苦盡天機。 晚檜清蟬咽,寒江白鳥飛。 他年舊山去,爲子遠攜歸。
无
其他无
〔唐朝〕 齊己
古律皆深妙,新吟復造微。 搜難窮月窟,琢苦盡天機。 晚檜清蟬咽,寒江白鳥飛。 他年舊山去,爲子遠攜歸。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緜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 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 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
秖辮麻爲衲,此中經幾春。 菴前多猛獸,徑小絕行人。 泉近濆瓶履,山深少垢塵。 想師正法指,喻我獨迷津。
三清今日聚靈官,玉刺齊抽謁廣寒。 執蓋冒花香寂歷,侍晨交佩響闌珊。 將排鳳節分階易,欲校龍書下筆難。 唯有世塵中小兆,夜來心拜七星壇。
我勸出家輩,須知教法深。 專心求出離,輒莫染貪淫。 大有俗中士,知非不愛金。 故知君子志,任運聽浮沈。
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 蘭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 哀哉二芳草,不植泰山阿。 文質道所貴,遭時用有嘉。 絳灌臨衡宰,謂誼崇浮華。 賢才抑不用,遠投荆南沙。 抱玉乘龍驥,不逢樂与和。 安得孔仲尼,爲世陳四科。 (見上海大衆書局《古今碑帖集成》。 )(按:詩帖爲大楷,云出靜木齋藏。 末署:「貞觀三年。 」原連作一首,詳詩意及押韻,當爲二詩。 此帖前代未見著錄,靜木齋亦不詳爲誰,是否魏徵所作,甚爲可疑。 今姑錄出,以俟考詳。 )。
馬融方直校,閱檢復持鉛。 素業高風繼,青春壯思全。 論文多在夜,宿寺不虛年。 自署區中職,同荒郭外田。 山鄰三徑絕,野意八行傳。 煮玉矜新法,留符識舊仙。 涵苔溪溜淺,搖浪竹橋懸。 複洞潛棲燕,疏楊半翳蟬。 詠歌雖有和,雲錦獨成妍。 應以馮唐老,相譏示此篇。 (見江標影宋書棚本《李端詩集》卷三)(按:《全唐詩》卷二八六以此詩爲李端詩,題作「酬前駕部員外郎苗發」,實誤。 檢影宋書棚本此詩附於李端《得山中道友書寄苗錢二員外》後,題作「酬前」,下署「駕部員外郎苗發」,殆爲苗發酬答李端見寄之作而附入李端集者。 後代輾轉刻印,誤將苗發職銜與詩題相連,遂誤成端詩。 類似情況,在唐人原集中甚常見,如竇叔向詩誤歸已經繼之類,岑仲勉、李嘉言二先生已指出。 苗發與張芬詩誤歸李端,亦屬同類型錯誤。 )。
元老登朝首剡章,危言凜凜動明光。 掉頭却向江湖去,不肯伊優上北堂。
一室不暇掃,心期掃天下。 一榻不妄設,所待必賢者。 南州傑出士,林泉事瀟洒。 閉門謝弓招,道合不吾舍。 誰云性少通,得一不爲寡。 豫章豈私交,端欲重宗社。 漢廷無此賢,忍使遺在野。 交章薦天闕,聘禮備車馬。 高人竟不屈,清風凜華夏。 寄聲郭有道,一木難支厦。 肯同樊處士,聲名祇虛假。 鷄酒弔知音,韜光老松檟。 倘令居孔門,行藏似回也。 江西今仲舉,吏事飾儒雅。 神交千載友,丹青妙摹寫。 作亭古東湖,鱗鱗萬椽瓦。 序嗤滕閣王,詞偪長沙賈。 佳客從公游,湖光瑩尊斚。 孺子真可師,世途何土苴。 行矣浙東西,鉏犂各歸把。
一生萬里著行縢,抖擻塵埃尚未能。 不怕語音時带剡,敢辭生計略如僧。 疏梅漸動清溪曲,霽雪遥看古塔層。 喚起故年清絕夢,數聲柔櫓下巴陵。
底事及幽冥,仁人惻隠情。 憐渠猶旅骴,爲爾返鄉城。 泚顙人應化,分香訟亦平。 存亡俱惠澤,高義與雲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