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山裏多芝田,華陽山叟復延年。 青松巖畔攀高幹,白雲堆裏飲飛泉。 不寒不熱神蕩蕩,東來西去氣綿綿。 三千功滿好歸去,休與時人說洞天。
无
其他无
〔唐朝〕 呂巖
華陽山裏多芝田,華陽山叟復延年。 青松巖畔攀高幹,白雲堆裏飲飛泉。 不寒不熱神蕩蕩,東來西去氣綿綿。 三千功滿好歸去,休與時人說洞天。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邊秋陰易久,不復辨晨光。 檐雨亂淋幔,山雲低度牆。 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 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荒村破屋經年臥,寂絕無人問病身。 唯有東都樊著作,至今書信尚殷勤。
馬融方直校,閱檢復持鉛。 素業高風繼,青春壯思全。 論文多在夜,宿寺不虛年。 自署區中職,同荒郭外田。 山鄰三徑絕,野意八行傳。 煮玉矜新法,留符識舊仙。 涵苔溪溜淺,搖浪竹橋懸。 複洞潛棲燕,疏楊半翳蟬。 詠歌雖有和,雲錦獨成妍。 應以馮唐老,相譏示此篇。 (見江標影宋書棚本《李端詩集》卷三)(按:《全唐詩》卷二八六以此詩爲李端詩,題作「酬前駕部員外郎苗發」,實誤。 檢影宋書棚本此詩附於李端《得山中道友書寄苗錢二員外》後,題作「酬前」,下署「駕部員外郎苗發」,殆爲苗發酬答李端見寄之作而附入李端集者。 後代輾轉刻印,誤將苗發職銜與詩題相連,遂誤成端詩。 類似情況,在唐人原集中甚常見,如竇叔向詩誤歸已經繼之類,岑仲勉、李嘉言二先生已指出。 苗發與張芬詩誤歸李端,亦屬同類型錯誤。 )。
此箇一羣賊,生生欺主人。 即今識汝也,不共汝相親。 你若不伏我,我則處處說。 教人總識汝,遣汝行路絕。 你若能伏我,我亦不分別。 共汝同一身,永離於生滅。
烟巒簇簇水溶溶,鏡裏人家對碧峰。 何處孤帆飽風去,瞥然飛鳥杳無踪。 (錄自韋旭升《朝鮮文學史》)(按:據金東勳說,崔詩除《全唐詩逸》及《桂苑筆耕集》〖已收《全唐詩補逸》〗所收外,《三國史記》存五首,《東文選》收三十首,另見於石刻、方志者尚有十餘首,共存百首左右。 今所得僅二十餘首,尚缺二十首左右。 據前引各文所述,未見者有《饒州鄱陽亭》、《夜贈樂官》、《芋江驛灣》、《贈智光上人》等。 又按:《朝鮮文學史》錄崔匡裕《長安春日有感》云:「麻衣難拂路歧塵,鬢改顏衰曉鏡新。 上國好花愁裏艷,故園芳樹夢中春。 扁舟煙月思浮海,羸馬關河倦問津。 只爲未酬螢雪志,綠楊鶯語太傷神。 」又謂其另有《郊居呈知己》、《憶南李處士》等詩,崔承祐有《送曹松入羅浮》、朴仁範有《九成宮懷古》、《涇州龍朔寺》、《江行呈張秀才》詩。 諸詩皆新羅人在唐時所作,因未注出處,世次不明,又僅錄一首,姑附識於此。 )。
廣陵祠裏尋常見,又向山陽樓外開。 須信月明風露下,飛仙玉節有時來。
有過當相規,有善當相告。 豈惟定新交,亦以篤舊好。 勢利古所羞,置之勿復道。 霜霣萬木凋,孰秉歲寒操。
古詩三千篇,刪取財十一。 每讀先再拜,若聽清廟瑟。 詩降爲楚騷,猶足中六律。 天未喪斯文,杜老乃獨出。 陵遲至元白,固已可憤疾。 及觀晚唐作,令人欲焚筆。 此風近復熾,隙穴始難窒。 淫哇解移人,往往喪妙質。 苦言告學者,切勿爲所怵。 杭川必至海,爲道當擇術。
帝德重堯緒,天心與舜禋。 慶期符後甲,元日際初辛。 土緯扶南極,旄胡拱北辰。 律諧風自艮,衡正斗垂寅。 桂燎靈宮曉,蕭脂太室晨。 百神森壁壘,萬衛密鉤陳。 日月青旂色,雷霆玉輅塵。 洗兵銀漢水,收雪紫壇春。 天步臨黄道,仙班像玉宸。 陶匏宗素樸,琮璧慕精純。 祕祝裒時對,高斿欻下賓。 金鐘鳴傑簴,朱火熭芳薪。 日麗雞竿矗,天旋鳳律新。 端門敷錫後,六合共絪縕。
兔目著花官樣黄,冰輪飄子秋風香。 誰騎瘦馬踏詞場,澹翁庭階玉雪郎。 天於賢佞真不省,不應阿翁有阿永。 景升兒子漫谷量,未識一丁惟啗餠。 阿永胸中幾許書,石渠奄有仍更餘。 毛錐半點不籧篨,羽鏃一脫無犀渠。 當家衣鉢更誰付,鎖廳小借梯雲路。 澹翁嚴冷縱不嬉,歸來膝上安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