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真鍊形年未足,化爲我子功相續。 丞相瘞之刻玄玉,仙路何長死何促。
无
其他无
〔唐朝〕 不詳
神真鍊形年未足,化爲我子功相續。 丞相瘞之刻玄玉,仙路何長死何促。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從來席不暖,爲爾便淹流。 雞黍今相會,雲山昔共遊。 上簾宜晚景,臥簟覺新秋。 身事何須問,余心正四愁。
聞君久臥在雲間,爲佐嫖姚未得還。 新階茆廬招隱逸,獨騎驄馬入深山。 九靈洞口行應到,五粒松枝醉亦攀。 明日珂聲出城去,家僮不復埽柴關。
年曆復年曆,卷盡悲且惜。 曆日何足悲,但悲年運易。 年年豈無歎,此歎何唧唧。 所歎別此年,永無長慶曆。
鄉里兒,桑麻鬱鬱禾黍肥,冬有襤襦夏有絺。 兄鋤弟耨妻在機,夜犬不吠開蓬扉。 鄉里兒,醉還飽,濁醪初熟勸翁媼。 鳴鳩拂羽知年好,齊和楊花踏春草。 勸年少,樂耕桑。 使君爲我剪荆棘,使君爲我驅豺狼。 林中無虎山有鹿,水底無蛟魚有魴。 父漁子獵日歸暮,月明處處舂黃粱。 鄉里兒,東家父老爲爾言,鼓腹那知生育恩。 莫令太守馳朱轓,懸鼓一鳴盧鵲喧。 惡聲主吏噪爾門,唧唧力力烹雞豚。 鄉里兒,莫悲咤。 上有明王頒詔下,重選賢良恤孤寡。 春日遲遲驅五馬,留犢投錢以爲謝。 鄉里兒,終爾詞。 我無工巧唯無私,舉手一揮臨路岐。
太行嶺上二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鐵。 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門便與妻兒別。
暑服道情出,煙街薄暮還。 風清飄短袂,馬健弄連環。 水靜聞歸櫓,霞明見遠山。 過從本無事,從此涉旬間。
諫頻甘得罪,一騎入南深。 若順吾皇意,即無臣子心。 織花蠻市布,擣月象州砧。 蒙雪知何日,凭樓望北吟。
璞玉耀荆山,山根竇玉泉。 有聲清出籟,凝色碧於天。 曉靜微涵日,春晴淺浸煙。 巖花紅影密,啼鳥下沙壖。 (見《湖北金石志》。 )(〖1〗詩末原題「寶曆□年二月廿一日」九字。 〖2〗《湖北金石志》:「案石碑高二尺四寸,寬三尺一寸,首行書『惠泉』二字,次行漫漶莫辨,當是作詩人姓名。 中六行行書五律一首云〖詩不重錄〗。 末行書『寶曆□年二月廿一日』,字徑二寸許。 案鄭漁仲《金石畧》載荆門軍有宇文鼎《惠泉詩》。 新舊《唐書》無鼎傳,《全唐詩》亦未之及。 是刻雖闕其名,然以年號與鄭氏所載證之,詩爲文鼎作無疑。 唐代詩人湮沒無聞者,正復不少,今荆門象山石壁留此《惠泉》詩刻,以傳文鼎之名,不可謂非幸矣。 」)。
昔日金門署,重來素髮臣。 故詞多削藁,前誡尚銘紳。 寶翰餘龕鎖,仙山晦壁塵。 更憐溫室樹,顔色老于人。
鼓發嘉魚千面雷,亂帆和雨向湖開。 何妨南北東西客,一聽湘妃瑶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