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令狐楚顧非熊 一

〔唐朝〕 不詳

水裏取一鼉,岸上取一駝。 將者駝,來馱者鼉,是爲駝馱鼉。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相和歌辭 上留田

    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賊生。 徒陟岡,淚崢嶸,我欲使諸凡鳥雀,盡變爲鶺鴒。 我欲使諸凡草木,盡變爲田荆。 鄰人歌,鄰人歌,古風清,清風生。

    僧貫休 唐宋诗
  • 酬賈鵬山人郡內新栽松寓興見贈二首 二

    無能常閉閣,偶以靜見名。 奇姿來遠山,忽似人家生。 勁色不改舊,芳心與誰榮。 喧卑豈所安,任物非我情。 清韻動竽瑟,諧此風中聲。

    柳宗元 唐宋诗
  • 比紅兒詩 三十五

    雕陰舊俗騁嬋娟,有箇紅兒賽洛川。 常笑世人語虛誕,今朝自見火中蓮。

    羅虬 唐宋诗
  • 太平興龍寺(題擬)

    昨度[匡](厈)山下,春鶯曉弄稀。 今來[湓](盆)水曲,秋鴈晚行飛。 國有文皇召,人慙謫傳歸。 迴行過梵塔,歷覽遍吳畿。 杏樹栽時久,蓮花刻處微。 南溪雨颯颯,東峴日輝輝。 瀑溜天童捧,香爐法衆圍。 煙雲隨道路,鶯鶴遠驂騑。 遠上靈儀肅,生公談柄揮。 一兹觀佛影,暫欲罷朝衣。 (此詩見《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十八陽」「江」字〖七函、六十四冊〗。 )(按《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九江府」十一「寺院」引《江州志》。 「太平興龍寺在虎溪,本晉東林寺。 太元九年桓伊置,法師慧遠道場也。 」又引《元一統志》:「東林禪寺,《舊志》載在州境,晉武帝太和十年建,唐號太平興龍寺,最爲廬山之古剎,寺有慧遠袈裟。 」《江州志》又謂寺有劉孝綽、孟浩然、李白、崔融、錢起、裴休、皇甫冉、杜荀鶴及樂天之詩。 此詩即自所引錄出。 〖1〗《吉石庵叢書》影印日本藏古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收此詩,題作《遊東林寺》。 首句作「昨度匡山下」,第三句作「今來湓水曲」,均可訂《大典》之誤,兹據改。 第十五句作「煙霞隨道路」。 又詩後附跋云:「元和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孫朝散大夫使持節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上柱國清河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能再刊勒。 」)。

    崔融 唐宋诗
  • 延福院(句)

    洞口花開新佛寺,嶺頭苔鎖古仙壇。 (見明人姜準《歧海瑣譚》卷五引南宋曹叔遠《永嘉譜》)(按:朱著逸詩及小傳,皆承張靖龍同志錄示。 )。

    朱著 唐宋诗
  • 送鄭司直歸上都

    歲歲逢離別,蹉跎江海濱。 宦遊成楚老,鄉思逐秦人。 馬首歸何日,鶯啼又一春。 因君報情舊,閑慢欲垂綸。

    劉長卿 唐宋诗
  • 寄徐拾遺

    長竿一繫白龍吟,誰和騶虞發素琴。 野客碧雲魂易斷,故人芳草夢難尋。 天從補後星辰穩,海自潮來島嶼深。 好向明庭拾遺事,莫教玄豹老泉林。

    譚用之 唐宋诗
  • 洪景伯行縣以不得相見寄詩道意因和其韵

    準擬君行縣,相隨入醉鄉。 何知旋旆速,空負倚樓望。 室邇嗟人遠,愁多覺夜長。 後亭梅正發,誰共賞寒香。

    吳芾 唐宋诗
  • 道石三首 其一

    秋風嫋嫋雨斑斑,身隱幽窗筆硯間。 小試壺公縮地術,數峰閑對道州山。

    陸游 唐宋诗
  • 壬辰七月十六日侵晨真率會石湖路中書事

    白葛烏紗稱老農,溪南溪北水車風。 稻頭的皪粘朝露,步入明珠翠網中。

    范成大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