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別意淒淒,零陵湘水西。 佳人金谷返,愛子洞庭迷。 舊館逢花發,他山值鳥啼。 江天千里望,誰見綠蘋齊。
无
其他无
〔唐朝〕 趙冬曦
語別意淒淒,零陵湘水西。 佳人金谷返,愛子洞庭迷。 舊館逢花發,他山值鳥啼。 江天千里望,誰見綠蘋齊。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楚山爭蔽虧,日月無全輝。 楚路饒迴惑,旅人有迷歸。 騏驥思北首,鷓鴣願南飛。 我懷京洛遊,未厭風塵衣。
往來同路不同時,前後相思兩不知。 行過關門三四里,榴花不見見君詩。
村橋酒斾月明樓,偶逐漁舟繫葉舟。 莫學魯人疑海鳥,須知莊叟惡犧牛。 心寒已分灰無焰,事往曾將水共流。 除却思量太平在,肯拋疎散換公侯。
美酒值芳春,醒餘氣益真。 降歡時倒履,乘興偶翻巾。 徐榻思方建,左車理自均。 傲然歌一曲,一醉濯纓人。
吾勢鋭,人馬總精雄。 財寶(京本作「貨」)滿盈軍用足(辛本、川本、京本作「足用」),更詳天象審蒼穹,灾禍免(辛本、川本、京本作「那」)軍中。 (經曰:「用兵者,非信義不立,非陰陽不順,非奇正不列,非詭譎不戰,謀藏於心,事見於迹,心與迹同者敗,心與迹異者勝。 」)。
官臨火,尅我應(辛本、川本作「慮」)偷營。 水立官鄉休立寨,土臨官鬼四方兵,不可(辛本、川本作「一」)亂提兵。
略明覺地名同異,起復初終互換生。 性海首建增名號,妙覺還依性覺明。 體覺俱含於明妙,明覺妙覺並雙行。 妙覺覺妙元明體,全成無漏一真精。 明覺覺明明所了,或因了相失元明。 明妙二覺宗體決,體覺性覺二同明。 湛覺圓圓無增減,此中無佛與衆生。 不覺始終非了了,不聞迷悟豈惺惺。 是稱心地如來藏,亦無覺照及無生。 非生非滅真如海,湛然常住名無名。 太虛未覺生霞點,豈聞微塵有漏聲。 空漚匪離於覺海,動寂元是一真明。 覺明體爾含靈燄,覺明逐燄致虧盈。 差之不返名無覺,會之復本始覺生。 本覺由因始覺生,正覺還依合覺明。 由地二種成差互,遂令渾作賴邪名。 具含染淨雙歧路,覺明含處異途萌。 性起無生不動智,不離覺體本圓成。 性起轉覺翻生所,遂令有漏墮迷盲。 無明因愛相滋潤,名色根本相次生。 七識轉處蒙圓鏡,五六生時蔽覺明。 觸受有取相依起,生老病死繼續行。 業識茫茫沒苦海,徇流浩浩逐飄零。 大聖慈悲興救濟,一聲用處出三聲。 智身由從法身起,行身還約智身生。 智行二身融無二,還歸一體本來平。 萬有齊含真海印,一心普現總圓明。 湛光燄燄何依止,空性蕩蕩無所停。 處處示生無生相,處處示滅無滅形。 珠鏡頓印無來往,浮雲聚散勿常程。 出沒任真同水月,應緣如響化羣情。 衆生性地元無染,只緣浮妄翳真精。 不了五陰如空聚,豈知四大若乾城。 我慢癡山高屹屹,無明欲海杳溟溟。 每逐旃陁憍誑友,常隨猛獸作悲鳴。 自性轉識翻爲幻,自心幻境自心驚。 了此幻性同陽燄,空花識浪復圓成。 太虛忽覺浮雲散,始覺虛空本自清,今古湛然常皎瑩,不得古今凡聖名。 (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
妙哉三下板,諸德(《五燈會元》作「知識」)盡來參。 既善分時節,吾今不再三。 (《景德傳燈錄》卷二二、《五燈會元》卷十五。 )。
天地西南思早蟾,弓門環盡勢纖纖。 (元刻本林楨《聯新事備詩學大成》卷一。 )。
謂予獨迷方,逢子亦在野。 結交指松柏,問法尋蘭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屢驚馬。 所居最幽絕,所住皆靜者。 雲簇興座隅,天空落階下。 上人亦何聞,塵念都已捨。 四禪合真如,一切是虛假。 願承甘露潤,喜得惠風灑。 依止託山門,誰能效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