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回鄉偶書二首 二

〔唐朝〕 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官舍閑題

    職散優閑地,身慵老大時。 送春唯有酒,銷日不過棊。 祿米麞牙稻,園蔬鴨脚葵。 飽餐仍晏起,餘暇弄龜兒。

    白居易 唐宋诗
  • 慈恩寺二月半寓言

    二月韶春半,三空霽景初。 獻來應有受,滅盡竟無餘。 化迹傳官寺,歸誠謁梵居。 殿堂花覆席,觀閣柳垂疏。 共命枝間鳥,長生水上魚。 問津窺彼岸,迷路得真車。 行密幽關靜,談精俗態祛。 稻麻欣所遇,蓬籜愴焉如。 不駐秦京陌,還題蜀郡輿。 愛離方自此,廻望獨躊躇。

    蘇頲 唐宋诗
  • 詩三百三首 四

    吾家好隱淪,居處絕囂塵。 踐草成三徑,瞻雲作四鄰。 助歌聲有鳥,問法語無人。 今日娑婆樹,幾年爲一春。

    寒山 唐宋诗
  • 吳王挽辭二首 二

    土德承餘烈,江南廣舊恩。 一朝人事變,千古信書存。 哀挽周原道,銘旌鄭國門。 此生雖未死,寂寞已消魂。 (以上二首角《宋詩紀事》卷三。 )(見《東軒筆錄》卷一、《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六。 第一首第四句「白草」二字,《東軒筆錄》作「芳草」、《宋朝事實類苑》作「荒草」。 )(〖1〗宋翟耆年《籀史》:「徐鉉鼎臣從李煜歸朝,爲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 太平興國中,李煜薨,詔侍臣撰煜神道碑。 有欲中傷鉉者,奏曰:『吳王事,莫若徐鉉爲詳。 』遂詔鉉撰。 鉉泣曰:『臣舊事李煜,陛下容臣存故主之義,乃敢奉詔。 』太宗許之。 鉉但推言歷數有盡,天命有歸而已。 其警句云:『東鄰搆禍,南箕扇疑,投杼致慈親之惑,乞火無鄰婦之詞。 始勞因壘之師,終後塗山之會。 』太宗覽之,稱歎不已。 異日復得鉉所撰《吳王挽詞》,今傳者二首云云。 鉉被詔撰《江南錄》,故有『信書』之句。 東鄰謂錢俶也。 」〖2〗望按:如《籀史》所載,知挽辭二首之作,已在入宋之後。 以所涉李煜,曾是南唐之主,而徐鉉生活於五代者亦四十餘年,且《全唐詩》徐鉉卷亦收其仕宋後篇什,故仍援例錄補,俾成完帙。 )。

    徐鉉 唐宋诗
  • 偈四首 其一

    便請從東過西,不妨水雲自若。 如其稍涉遲回,直是一槌粉碎。

    釋鼎需 唐宋诗
  • 偈十首 其七

    人間無佛時,早是如來機。 世界無塵境,新看深妙奇。 若具此眼,便人天師。 忽有這漢,何用擬議。

    釋慧暉 唐宋诗
  • 宿真隠寺

    我亦欲真隠,區區愧此身。 山林與城市,何處隠非真。

    王十朋 唐宋诗
  • 送師厚歸南陽會天大風遂宿高陽山寺明日同至姜店

    往日送子春風前,春風酣酣杏正妍。 今來送歸秋風後,秋風摵摵沙滿川。 馬鬣斜傾毛瑟縮,馭吏噤唫足後先。 弊裘吹裂寒入骨,枯株磨戛火欲燃。 忽逢古寺出巖腹,與君下馬相留連。 殿堂高下就山勢,松柏森聳侵雲巔。 長廊落葉卷若掃,丈室垂幔翻如褰。 像塑神母乳九子,抱携撫玩皆可憐。 却令遠客自生念,欲見幼稚心煩煎。 擁爐對坐日昏黑,龕燈共借僧榻眠。 雖然覆衣冷如鐵,不及在家貧無氊。 曲肱難寐要天曉,兩股凍痹仍筋攣。 桹桹殘夜木魚響,起看昴畢傾西躔。 怒號斗息東方白,童僕整肅吾將還。 老僧掃壁持筆硯,請予强此題歲年。 出門並轡至山店,茅屋揭盡餘尺椽。 又據胡床一談笑,君不解飲聊開筵。 程次都無五百里,篋中可乏一囊錢。 拂衣頻起畏日昃,應恐慈母心懸懸。 顧我便當江海去,却思此地何由緣。

    梅堯臣 唐宋诗
  • 立春前三日作

    春近寒尤苦,先生不下堂。 烏皮蒙燕几,白拂挂禪床。 書架斜斜設,梅花細細香。 悠然睡還起,已覺日微長。

    陸游 唐宋诗
  • 湖上二絕 其二

    初過百六見梨花,堤路煙輕雨更斜。 玉雪一枝端可念,柳絲深處水邊家。

    喻良能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