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五言奉和行經破薛舉戰地應詔

〔唐朝〕 上官儀

策星暎霄極,飛鴻浹地區。 鮪水騰周駕,涿鹿驚軒弧。 榮河開秘篆,柳谷薦靈符。 天遊御長策,侮食被來蘇。 秋原懷八陣,武校燭三駈。 投石堙舊壘,削樹委荒途。 □野驚[宵](霄)燐,頹墉噪晚烏。 毒涇晦凉雨,塞井蔽荒蕪。 冲情朗金鏡,睿藻邃玄珠。 □恩奉御什,撫己濫齊竽。 (同前)。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謝真人還舊山

    麾蓋從仙府,笙歌入舊山。 水流丹竈缺,雲起草堂關。 白鹿行爲衛,青鸞舞自閑。 種松鱗未立,移石蘚仍斑。 望路煙霞外,迴輿巖岫間。 豈唯遼海鶴,空歎令威還。

    范傳正 唐宋诗
  • 和樂天秋涼閑臥

    暑退人體輕,雨餘天色改。 荷珠貫索斷,竹粉殘粧在。 高僧掃室請,逸客登樓待。 槐柳漸蕭疎,閑門少光彩。

    劉禹錫 唐宋诗
  • 遊零陵見父題壁感而成詩(題擬)

    下馬連聲叩竹門,主人何事感遺恩。 迴頭泣向兒童道,重見甘棠舊子孫。 (見《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二十五引《青瑣後集》)(〖1〗《青瑣後集》:「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 齊後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曰〖略〗。 」清鄧顯鶴輯《沅湘耆舊集》卷八定此詩作者爲廖偃,其說謂「偃父圖曾爲永州刺史,後偃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 」偃事跡詳陸氏《南唐書》卷八、《十國春秋》卷七四。 祖爽,父匡圖。 匡圖,宋人避諱或省「匡」字,《十國春秋》卷七三載其仕歷,未任永州刺史。 其父爽事跡附匡圖傳,初仕南漢,後舉族奔楚,馬氏表爽爲永州刺史。 此詩非廖偃作。 爽子今知有二人,即匡圖、匡齊。 因知此詩爲匡齊作。 《青瑣後集》所謂「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齊」字上因避諱略去「匡」字,與匡圖同例。 「爽直」之「直」字爲衍文。 )。

    廖匡齊 唐宋诗
  • 楚州好事者題吳堯卿葦棺

    信物一角,附至阿鼻地獄。 請去斜封,送上閻羅大王。 (見繆荃蓀刊本《廣陵妖亂志》)。

    佚名 唐宋诗
  • 范才元道中雜興 其五

    名姓未能隨老變,政須卜宅近前峯。 看君决策上封事,攬取奇勳銘鼎鐘。

    張元幹 唐宋诗
  • 園蔬十詠 茭白

    秋風吹折碧,削玉如芳根。 應傍鵝池發,中懷灑墨痕。

    劉子翬 唐宋诗
  • 和山谷從張仲謀乞蠟梅韵寄吳明可

    玉壺佳處野梅發,未減後山襄樣黄。 乞取一枝淮海去,不應春色占錢塘。

    胡銓 唐宋诗
  • 江行阻風

    我生走四方,足迹亦幾遍。 初未識江行,每起浮家羨。 一從登此舟,舉室盡欣忭。 既得捨車徒,且免入郵傳。 高枕卧短篷,頓忘行役倦。 始謂旬日間,便可朝行殿。 縱未許歸田,行止亦可判。 那知事好乖,一夜狂風轉。 怒號動地來,波濤立江面。 如屋復如山,拍天仍拍岸。 三日不能休,雲容更千變。 始疑江神驕,出與風伯戰。 擁起千里潮,散作雪飛濺。 跬步莫能前,有纜莫能牽。 又疑慢爾神,至此獲深譴。 亦自料平生,忠信粗表見。 神既依人行,豈不略爲援。 若謂神無私,應物當普現。 胡爲泝流船,却乃去如箭。 而我獨滯留,艤棹長江畔。 終日困飄颻,使我頭目眩。 試取蘋藻羞,更效潢汙薦。 再拜祝天公,冀爲開方便。 莫分往與來,莫問貴與賤。 風靜波亦平,一一如所願。 庶幾舟中人,彼此兩無怨。

    吳芾 唐宋诗
  • 贊護教 其一

    給孤施地,慈化爲尊。 護人成佛,功德奚論。

    釋印肅 唐宋诗
  • 日用四首 其一

    舊好疏毛穎,新知得麴生。 幽居無一事,枕臂聽松聲。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