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蘇州耆舊語(題擬)

〔唐朝〕 佚名

燕山石鼓,鳴則有兵。 (《太平寰宇記》卷七十)。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贈步寄李員外

    危橋轉溪路,經雨石叢荒。 幽瀑下仙果,孤巢懸夕陽。 病辭青瑣祕,心在紫芝房。 更喜諧招隱,詩家有望郎。

    司空圖 唐宋诗
  • 詩三百三首 二十一

    俊傑馬上郎,揮鞭指綠楊。 謂言無死日,終不作梯航。 四運花自好,一朝成萎黃。 醍醐與石蜜,至死不能嘗。

    寒山 唐宋诗
  • 自序

    李唐以文學第士,尤重聲律,碩儒俊彥,罔不規斯道,三百年間,詩人千計,騰聲飛實,郁郁彬彬,故論詩者必稱李唐焉。 自昔唐人選集,有殷璠(《河嶽英靈集》,丹陽進士殷璠撰,分上中下三卷,凡二十四家詩。 )元結(《篋中集》,元結次山編,一卷,凡七人,詩二十四首。 )高正臣(《高氏三宴詩集》三卷,所載皆因人會宴之詩,以一會爲一卷,與宴者凡二十一人。 )芮挺章(《國秀集》三卷,芮挺章編,凡九十人,詩二百二十篇。 實八十五人,詩二百十一首。 )令狐楚(《御覽詩》一卷,一名《唐歌詩》,一名《選進集》,一名《元和御覽》,凡三十家,詩二百八十九首。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二卷,高仲武編,凡二十六人,詩一百四十首。 實存一百二十二首。 )姚合(《極玄集》,姚合編,凡二十一家,詩百首。 實存九十九首。 )諸家,顧拘於朋從,或偏一體,或囿一方。 而張爲《主客》(《主客圖》一卷,張爲撰,凡八十四家詩。 )之作,乃更離章摘句,一詩之不獲悉闚,罔論詳該。 宋明稍事蒐輯,《英華》《類苑》,(《文苑英華》一千卷,宋太平興國七年,李昉、扈蒙、徐鉉、宋白等奉敕編。 《唐詩類苑》二百卷,明張之象纂。 )篇什粗備,然而期分類從,終不見一代一家體要;其散逸秘本,放失集外者,且未能廣事搜求,脫漏泰半,後世惜之。 逮有清康熙盛朝,朝野右文,裒輯之風特著;翰林院羣彥,奉命啟芸閣之珍藏,殫精校讐,年餘而成《全唐詩》九百卷,(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十九日始,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書成。 )都詩四萬八千九百首。 自唐開國以迄五代,凡有所作,靡不苛索專集,旁稽野史,雖隻句莫遺,而後百世鉅觀,斯克厥成,其有功藝文,不謂大且備乎!然其軼在桑島,湮於金石,又有非當時諸公所能及者。 天明中,(天明,日本光格天皇年號,共八年,當清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三年。 )日人上毛河世寧,(即市河寬齋,字子静,號半江,上毛野國人。 )曾羅彼邦舊籍,參采《千載佳句》、《文鏡秘府》諸書,撰《全唐詩逸》三卷,(《全唐詩逸》三卷,凡百二十餘家詩,前有淡海竺常序。 )雖斷篇零章,不無搜玉之功,鮑清溪既刊入《知不足齋叢書》矣。 余每展斯帙,深慨彼邦人士治學之勤,乃欲本河氏所作,網羅中土遺佚。 匝月之內,先成《全唐詩作者通檢》一卷,然後披覽羣書,逮於金石,竭期年之力,得詩如干首,分爲如干卷,名曰《全唐詩補逸》;揚萬世之英靈,彰一朝之翰藻,斯亦差堪自慰者矣。 至詮次體例,多承舊制;惟詩前小傳之餘,略加案語,詩中原註而外,間益校文。 其若有官銜可稽、歲月可循者,並前賢題跋、諸家考據之屬,胥附篇末,庶幾讀者得資參證焉。 丙子(一九三六)季冬,常熟孫望識。 。

    孫望輯錄 唐宋诗
  • 兵要望江南 占星第十三(京本列第五○四十三首) 二十七

    出軍法,夜與日相殊。 彼上有光(京本作「星」)兼月朗,我軍上面暗稀疎,進戰決成輸。

    易靜 唐宋诗
  • 存目 其二

    (以上劉瑛整理)。

    扈蒙 唐宋诗
  • 髀肉生

    歸計無成須絕望,幽居有意漫經營。 自憐心異劉玄德,更喜年來髀肉生。

    張嵲 唐宋诗
  • 途中見早梅

    山行初逢建子月,始見寒梅第一枝。 遥想吾廬亦如此,誰能千里贈相思。 梅花發後思家切,竹間水際出橫枝。 暗香踈影和新月,自是離情禁不得,觸物那堪此時節。 春前臘後定歸來,要看溪上千株雪。

    王十朋 唐宋诗
  • 再和病起韻答曹仲明

    愛我空城美疢休,未蒙鍼砭若爲瘳。 齒疎髮脫真無用,語澀行遲見寡尤。 稍善知醫似高子,敢云稱病學留侯。 徑煩曹植波瀾句,一爲元微破隠憂。

    項安世 唐宋诗
  • 齋居感興二十首 其一

    昆侖大無外,旁薄下深廣。 陰陽無停機,寒暑互來往。 皇犧古神聖,妙契一俯仰。 不待窺馬圖,人文已宣朗。 渾然一理貫,昭晰非象罔。 珍重無極翁,爲我重指掌。

    朱熹 唐宋诗
  • 試胡夢傳筆 其二

    用從書契到于今,萬世功名一洗心。 甘與墨卿絕交後,管城蕭散退藏深。

    曾丰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