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厚載物,德柔垂祉。 九域咸雍,四溟爲紀。 敬因良節,虔修陰祀。 廣樂式張,靈其降止。
无
其他无
〔唐朝〕 不詳
坤厚載物,德柔垂祉。 九域咸雍,四溟爲紀。 敬因良節,虔修陰祀。 廣樂式張,靈其降止。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迥若千仞峰,孤危不盈尺。 早晚他山來,猶帶煙雨跡。 貞堅自有分,不亂和氏璧。
報國捐軀實壯夫,楚囚垂欲復神都。 雲臺畫像皆何者,青史書名或不孤。 散卒半隨袁校尉,寡妻休問辟司徒。 聞君敗績無歸計,氣激星辰坐向隅。
盤根幾聳翠崖前,却偃凌雲化至堅。 乍結精華齊永劫,不隨凋變已千年。 逢賢必用鐫辭立,遇聖終將刻印傳。 肯似荆山鑿餘者,蘚封頑滯臥嵐煙。
□□□□□□□,□南一劍定長鯨。 □□□□□□□,□帝匡扶立正聲。 □□□□□□□,□輝争不伏神明。 □□□□□□□,□建瑶壇玉京。 □□□□□□□,□□常爇不曾停。 □□□□□□□,□□恆傳寶藏經。 □□□□□□□,□□今爲顯真靈。 □□□□□□□,□□□來鎮上清。 (見《兩浙金石志》。 )(見《兩浙金石志》卷四。 《六藝之一錄》卷一一○收此詩,第二句「□南」作「東南」,第六句「伏神明」作「仗神明」。 )(〖1〗阮元《兩浙金石志》跋:「右詩刻在錢唐縣鳯凰山排衙石上。 前刻新的序十行,行書,徑一寸,文多磨滅。 序後一行僅存王字,當是武肅系銜。 詩則七言八韻,共九行,十六句,上半截亦闕。 按《咸淳臨安志》云:『舊傳錢武肅王鑿山,見怪石排列兩行,如從衛拱立趨向,因名排衙石,及刻詩石上。 』即謂此也,惜其文未載。 《十國春秋》云:『武肅暇時,命諸子諷誦詩賦,或以所製詩賜丞相將吏,亦間能書寫畫墨竹,然不以呫嗶廢正務。 』是武肅性躭吟咏,此刻可以窺見一斑。 其書亦剛勁有法度。 」)。
白石磷磷上接天,青松鬱鬱下臨川。 草生福地皆爲藥,人在名山總是仙。 待客遠尋巖下蕨,烹茶滿酌洞中泉。 前生恐是白雲子,今世還來臥翠顛。 (以上四首皆見《正統道藏》本杜光庭《天壇王屋山聖迹記》)。
卜居幽勝衡山繞,五峯西望青冥杳。 乍聚乍散看浮雲,時去時來送飛鳥。 卷舒自在都無情,飲啄天然類不擾。 我生何似鳥與雲,掉頭心向人間了。
園林盡摇落,氷雪獨相宜。 預報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今世汲長孺,廬陵胡侍郎。 孤忠一封事,千載兩剛腸。 晚節逢明主,丹心契上蒼。 群兒巧相中,直道亦何傷。
味苦誰能愛,香寒只自珍。 長將潭底水,普供世間人。
塔上犀牛誰捉得,人中龍種偶相逢。 寂寥千載傳心印,鴈塔光明閟舊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