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日日已晚,懷人人不歸。
无
其他无
〔唐朝〕 無名氏
望日日已晚,懷人人不歸。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苦雨暗秋徑,寒花垂紫苔。 愁中綠尊盡,夢裏故人來。 果有相思字,銀鉤新月開。
勤苦成名後,優游得意間。 玉憐同匠琢,桂恨隔年攀。 山靜豹難隱,谷幽鶯暫還。 微吟詩引步,淺酌酒開顏。 門迥暮臨水,窗深朝對山。 雲衢日相待,莫誤許身閑。
山上涼雲收,日斜川風止。 娥皇五十弦,秋深漢江水。 初因無象外,牽感百憂裏。 霜露結瑤華,煙波勞玉指。 將隨落葉去,又繞疎蘋起。 哀響雲合來,清餘桐半死。 女顏萬歲後,豈復嬋娟子。 不道神無悲,那能久如此。 魂魄無不之,九山徒相似。 沒沒竟不從,唯傷遠人耳。 斑斑淚篁下,恐有學瑟鬼。
菌閣芝樓杳靄中,霞開深見玉皇宮。 紫陽天上神仙客,稱在人間立世功。
聖女嘉祥推感應,葬儀傷慟九般情。 林中愁聽黃鶯囀,月下惟聞白鹿鳴。 慧日流光重抱戴,瑞雲頻繞(《山右石刻叢編》作「現」)五花成。 莫言此地無(《山右石刻叢編》作「栽」)松柏,刊石留將記姓名。 (《山西通志》卷九三《金石記》五錄張瑜撰《大唐廣平郡樂公之二女靈聖通化合葬先代父母有五瑞記》附。 此則承張忱石先生錄示。 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九)。
畬山兒,畬山兒(《沅湘》無此三字),無所知,年年鑿(《五燈會元》作「斫」)斷青山嵋。 就中最好衡山(《五燈會元》、《沅湘》作「嶽」)色,杉松利斧摧貞枝。 靈禽野鶴無因依,白雲迴避青煙飛。 猿猱路絕巖厓(《沅湘》作「岸」)出,芝朮(《沅湘》作「樹」)失根茅草肥,年年斫罷仍再鉏(《沅湘》作「復鋤」),千秋終是難復初。 又(《南嶽總勝集》作「由」)道今年種不多,來年更斫(《南嶽總勝集》作「明年濶斫」)當陽坡。 國家壽嶽尚如此,不知此理如之何。 (見《古今禪藻集》卷三,校以《五燈會元》卷六、《沅湘耆舊集》卷十、《南嶽總勝集》卷中,後者僅錄末四句。 又明刻本《景德傳燈錄》注收此詩)。
少年多武力,勇氣冠幽州。 何以縱心賞,馬啼春草頭。 遲遲平原上,狐兔奔林丘。 猛虎忽前逝,俊鷹連下韝。 俯身逐南北,輕捷固難儔。 所發無不中,失之如我讐。 豈唯務馳騁,猗爾暴田疇。 殘殺非不痛,古來良有由。
平居自相樂,忽焉成別離。 君居天之南,我墮海之涯。 四海豈不大,非君誰我知。 狡兔營三窟,鷦鷯安一枝。 勿云千里遠,相見無遲緩。 精誠儻可通,指日日猶反。 毋爲浪相思,我老尚能飯。
德人大江南,壺歌溫玉帳。 三歲豐年玉,民倚嵩華壯。 政碑滿七尺,賜蓋高一丈。 平生詩有聲,行與李杜抗。 餘力到行草,妙合晉人樣。 如此未賜環,頗復辜衆望。 前時幕下生,今作倚門骯。 故國動遠思,一夜清江漲。 身如龜甲卷,書自魚乙放。 南風造新凉,爽氣來疊嶂。 壺觴得自引,茵鼎保無恙。 願公介厚禨,中卣調秬鬯。
殖雖無遠近,開獨占三冬。 怨入胡笳切,香凝素臉穠。 有子調金鼎,遺根益縣封。 佳人初睡起,留取照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