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戲題湖上

〔唐朝〕 常建

湖上老人坐磯頭,湖裏桃花水却流。 竹竿嫋嫋白波際,不知何者吞吾鈎。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相和歌辭 銅雀妓

    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臺。 一旦雄圖盡,千秋遺令開。 綺羅君不見,歌舞妾空來。 恩共漳河水,東流無重迴。

    沈佺期 唐宋诗
  • 贈同年陳長史員外

    明州長史外臺郎,憶昔同年翰墨場。 一自分襟多歲月,相逢滿眼是淒涼。 推賢有愧韓安國,論舊唯存盛孝章。 所歎謬遊東閣下,看君無計出恓惶。

    劉禹錫 唐宋诗
  • 送許渾侍御赴潤州

    家山近石頭,遂意恣東遊。 祖席離烏府,歸帆轉蜃樓。 陰氛出海散,落月向潮流。 別有爲霖日,孤雲未自由。

    李頻 唐宋诗
  • 甲子歲銜命到家至榕城冊封次日閩王降旌旗於新豐市堤餞別

    登庸樓上方停樂,新市堤邊又舉杯。 正是離情傷遠別,忽聞台旨許重來。 此時暫與交親好,今日還將簡冊回。 爭得長房猶在世,縮教地近釣魚臺。

    翁承贊 唐宋诗
  • 寶應初征史朝義過虢州題僧寺壁(題擬)

    高僧居淨域,客子戀皇宮。 試訪毘耶室,旋(《大典》作「施」)遊方丈中。 禪林吹梵響,忍草散香風。 妙說三元(《大典》作「玄」)義,能談不二宗。 色空雙已滅,內外兩緣同。 識盡無生理,乃覺出凡(《大典》作「梵」,《金文最》作「樊」)籠。 (見光緒二年刊高錦榮纂《靈寶縣志》卷八《藝文》下。 又見《金文最》卷七一許安仁大定十六年撰《御題寺重即唐德宗詩碑》(徐俊告)、《永樂大典》卷一三八二三引《洛陽志》〖張忱石告〗)(按:《永樂大典》引《洛陽志》:「御題寺,寺在靈寶南里。 唐寶應元年,德宗以皇子爲天下兵馬元帥,統兵征史朝義過)(之,題詩壁間。 厥後十七年即位,寺僧玄覺詣長安求寺額,詔以御題名之。 」其後又錄無名氏詩云:「解鞍投宿得禪宮,識破浮生萬境空。 夜靜稍□簷外雨,朝來知是葉間風。 」此詩未詳何代何人所作,姑附此。 清畢沅《中州金石記》卷五:「御題寺唐德宗詩碣,大定十六年立,許安仁記幷書,在御碑寺。 額正書云:『御題寺唐德宗天章碑。 』下爲五律詩一首。 知年月人名者,據黃叔璥《中州金石攷》也。 」今按:《縣志》錄此詩原題作《題御碑寺》,然寺名因德宗此詩而得名,詩題顯爲後人追補。 今重爲擬題。 黃叔璥書未見。 碑記,《縣志》亦未收。 有關史事,兩《唐書》、《通鑑》所記甚詳,不具錄。 )。

    德宗皇帝李适 唐宋诗
  • 西樓夕望

    炎氛隨日入,岑寂坐遥帷。 倦鶩昏投浦,驚蟬夜去枝。 桂華兼月破,槎影带星移。 珍重窗風好,羲人即此時。

    宋祁 唐宋诗
  • 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戲作

    兀傲胡床酒半醒,釣筒收盡數舟横。 風生細葛無三伏,月上疏林正四更。 北斗離離低欲盡,明河脉脉去無聲。 斥僊豈復塵中戀,便擬騎鯨返玉京。

    陸游 唐宋诗
  • 題安城趙寬之慈順堂

    天潢龍種與人殊,五鳳仍傳萬卷書。 象服在堂萱草暖,綵衣上壽棣華初。 雪中密竹能抽筍,冰底寒江更躍魚。 趙氏弟兄俱玉樹,艮齋文字即瓊琚。

    楊萬里 唐宋诗
  • 邦衡姪季懷亦惠二詩再次韻二首一頌其叔姪之美一解季懷生日不送茶之嘲 其二

    蕭散玄真吏少霞,樵青日日爲煎茶。 莫因閩粵臯蘆葉,却厭神仙掌上芽。 竹戶勝棋非我事,菊潭試水是君家。 不須更酹蘋洲塚,世以詩鳴句自嘉。

    周必大 唐宋诗
  • 再用韻

    正士如正色,恥與俗競妍。 老成信遲鈍,阿婆曾少年。 斯人寄閒地,宇宙豈贅駢。 向來馳天壤,誰者相愚賢。 我欲從之遊,每恨不得前。 茲行本尸祝,代庖誤當筵。 高軒既枉過,妙語亦盈編。 受施不知報,力疾可復牽。 風雪久爲虐,江湖長蛟涎。 天豈困男兒,地闕東南堧。 惟有皎潔姿,不受寒暑煎。 勉子加餐飯,行行盍仔肩。 時哉有通塞,道豈隨變遷。 願將釣竿手,一爲公執鞭。

    許及之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