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徵拜脫荷裳,身去東山閉草堂。 閶闔九天通奏籍,華亭一鶴在朝行。 滄洲離別風煙遠,青瑣幽深漏刻長。 今日却迴垂釣處,海鷗相見已高翔。
无
其他无
〔唐朝〕 劉長卿
詔書徵拜脫荷裳,身去東山閉草堂。 閶闔九天通奏籍,華亭一鶴在朝行。 滄洲離別風煙遠,青瑣幽深漏刻長。 今日却迴垂釣處,海鷗相見已高翔。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殊私及耆老,聖德賑黎元。 布帛忻天賜,生涯作主恩。 情均皆挾纊,禮異賁丘園。 慶洽時方泰,仁沾月告存。 寧知酬雨露,空識荷乾坤。 擊壤將何幸,裴回望九門。
九疑濬傾奔,臨源委縈廻。 會合屬空曠,泓澄停風雷。 高館軒霞表,危樓臨山隈。 茲辰始澂霽,纖雲盡褰開。 天秋日正中,水碧無塵埃。 杳杳漁父吟,呌呌羈鴻哀。 境勝豈不豫,慮分固難裁。 升高欲自舒,彌使遠念來。 歸流駛且廣,汎舟絕沿洄。
退朝還公府,騎吹息繁陰。 吏散秋庭寂,烏啼煙樹深。 威生奉白簡,道勝外華簪。 風物清遠目,功名懷寸陰。 雲衢念前侶,綵翰寫沖襟。 涼菊照幽徑,敗荷攢碧潯。 感時江海思,報國松筠心。 空愧壽陵步,芳塵何處尋。
河伯憐嬌態,馮夷要姝妓。 寄言遊戲人,莫弄黃河水。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却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沈淪。
挼吳絲,雕楚竹,高託天風拂爲曲。 一一宮商在素空,鸞鳴鳳語翹梧桐。 夜深天碧松風多,孤窗寒夢驚流波。 愁魂傍枕不肯去,翻疑住處鄰湘娥。 金風聲盡熏風發,冷泛虛堂韻難歇。 常恐聽多耳漸煩,清音不絕知音絕。
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鬢如蟬。 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 雪胸鸞鏡裏,琪樹鳳樓前。 寄語青娥伴,早求仙。
大賢志勳略,琢石依崔嵬。 聲容問古今,文字埋草萊。 仰想駐旌戟,仍聞建亭臺。 胡爲積歲荒,密邇無人開。 顧鄙作吏間,探幽來此隈。 披尋忽驚喜,歎咏空徘徊。 盼睞得殊境,卑高怯冗材。 薙蕪碧蘚出,芟竹鮮風來。 危檻架幽谷,飛軒標勝垓。 分明見城郭,畢竟拋塵埃。 疊嶂天外展,長溪林際迴。 平原淡煙境,遠壑生雲雷。 物象寧極已,英靈信悠哉。 淒清汎瑤瑟,放浪酣金杯。 求古外凡意,立言悲自媒。 永懷紫芝客,眺覽期相陪。 (清嘉慶十一年刊洪亮吉纂《涇縣志》卷三一)(〖1〗清趙紹祖《涇川金石記》載宋蔣之奇跋云:「裴丹《東峰亭詩》十六句,其碑亡之久矣。 初中裕得斷碑以示余,有其詩幷序,纔十〖「十」字似爲衍文〗六韻,而闕其十韻。 今年至水西,及還,中裕以其碑見寄云:『白雲院僧處璡掘土獲之。 』十六韻皆全,而缺二十餘字。 其前六韻幷序所缺字,則以斷編正之。 獨後十韻中缺一字不可考。 既而公曼復于民間訪得一本爲示,又補後所闕一字,遂爲完篇矣。 序雖不甚佳,而詩頗近雅,重刻之,所以存故事也。 熙寧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尚書主客員外郎前殿中侍御史裏行蔣之奇穎叔題。 」)。
風細雲動鱗,雨餘山弄姿。 淵明短籬下,漸覺秋芳萎。 歲華任自老,酒杯亦須持。 種種愧古人,此段差可期。
光景如春花,身世似秋蓬。 淵明洞此理,養拙不求工。 上獨思四皓,下獨友兩龔。 出處雖或異,心跡亦畧同。 安貧抱全節,雖窮亦如通。 九原儻可作,我欲以身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