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燈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奴僕親。 那堪正飄泊,來日歲華新。
无
其他无
〔唐朝〕 孟浩然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燈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奴僕親。 那堪正飄泊,來日歲華新。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巨川橫廣路,□涉吟艱危。 巧思侔神□,經途變險戲。 石梁全架□,鐵鏁竟何□。 昔有黿鼉異,今看結構奇。 □□□□補,似迫□龍移。 跨水鼇峯見,凌虛鵬翼垂。 寧勞浮柱設,詎假造舟爲。 代久堤維固,年深砌不隳。 □虹常偃蹇,雲鴈□差池。 □物三方會,傳名四海□。 □鐫起花葉,模寫躍蛟螭。 □矗平踰砥,下穹圓甚規。 □如丹洞出,窓類白巖窺。 □鶴臨華表,詞人訪古碑。 □燕□□□,郢越亘南馳。 □□無濡足,千秋長□□。 (見《文物參攷資料》一九五七年第三期俞同奎作《安濟橋補充文獻》所附詩刻拓片。 )(〖1〗按石刻詩題下原署「趙州長史崔恂」。 《新唐書》卷七十二下《宰相世系表》鄭州崔氏房有崔恂,杭州刺史清河男。 其從叔崔元綜,相武后朝,則恂當是中宗、玄宗時人。 又此詩刻後有魏州司功參軍劉義□《詶崔長史》詩一首,惜已漫漶不可得辨矣。 〖2〗俞同奎文謂此詩見趙縣安濟橋下所得石刻,同時另出一石,與詩石大小相同,後味殘文尚可辨認,錄如次:「□元八年九月□□□□□□李」於時□□□□□崔恂「任深州□史□□□還此橋過喜其壯麗命」舊詩云□志並七年春俞文考定「□元八年」應爲「經營元八年」,所出詩石爲崔恂開元七年在趙州時作,次年由深州重經此橋,序而刻石。 )。
馬上抱雞鬬三市,袖中携劍五陵遊。 (《蕘山堂》。 以上六句均見明閔元衢《羅江東外紀》。 )(按:自《下第詩》以降,皆據雍文華校點本《羅隱集》所輯佚句迻錄。 )。
蟾蜍薄太清,蝕此瑤臺月。 圓光虧中天,金魄遂淪沒。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暉。 浮雲隔兩曜,萬象昏陰霏。 蕭蕭長門宮,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實,天霜下嚴威。 沈歎終永夕,感我涕沾衣。
三襲觚壇夜未央,金支蟾彩共熒煌。 鳳輿遥憩壝門次,翟尾交分褥路香。 星魄媼神聯紺席,文宗武祖侑瑶觴。 萬靈醉止純休集,方信周家駿命長。
五畝之宮植以桑,孟軻舉此助談王。 軒前蒙密知何意,要見經綸滋味長。
朝來凍坐如縮龜,不聞打窗那得知。 江南地暖亦有此,驚心遠自龍沙吹。 六一居士最能賦,東坡先生追撚髭。 腐儒得句亦起舞,硯寒沃筆浮輕澌。 征塵暗天鐵馬健,衣冠南奔身世危。 兄弟相望音信絕,梳頭紛紛滿面絲。 裋褐袖手如懷冰,車馬不來奚所爲。 前年毗陵雪盈尺,蟹螯猶記左手持。 歸來浩歌仰看屋,夜深凛凛粟滿肌。 室中老婦幾興嘆,膝下奈此號寒兒。 今年造物頗垂顧,税駕仁里懽此時。 殺雞爲黍朝夕事,苦節諸郎方下幃。 起看松竹有特操,坐對溪山無俗姿。 劉子唱高和彌寡,要當獨醒歠其醨。 已呼稚子來候門,更戒黄童無掃墀。 十千不向樓頭貰,一蓑正憶江上披。 五陵之客誇輕肥,呼鷹逐獸廣莫馳。 五侯之第事豪侈,珊瑚照耀金屈巵。 豈如高舉縱清賞,鈎簾一目萬景隨。 亦有末至居客右,其言不讓故哂之。
初識後亭山,一賞北岩秀。 更聞將軍隠,飛策過雲岫。 何爲英烈姿,石壁寄門竇。 得非馬力竭,依險聊自救。 無乃棄長弓,一念希不漏。 餘情尚慳滯,嗔客來徑簉。 唏雲翳凡木,涕雨滑峻甃。 以君智慧鎧,與我忠信胄。 才刃及詩鋒,勝客雜前後。 懸崖雖仡仡,有進寂寞鬭。 山靈方恫悔,斂迹祈恕宥。 坐令蒙蔽景,倏變清明晝。 前峯霄漢近,矗矗駭猱狖。 絕澗雲練明,宛宛出篆籀。 奇觀固難值,況復有清酎。 不須待重九,菊蕊已堪齅。
良田方苦莠驕驕,甘雨如何閟九霄。 賢守治聲喧道路,聖君德澤播黎苗。 寧容赤地炎威熾,果見青天旱氣消。 昨夜東皋已霑足,康衢滿耳沸歌謠。
不宰是真功,色不異於空。 起時唯法起,眼瞎耳兼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