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信梅花發,由來謾報春。 不才充野客,扶病送朝臣。 闕下搖青珮,洲邊採白蘋。 臨流不痛飲,鷗鳥也欺人。
无
其他无
〔唐朝〕 顧況
莫信梅花發,由來謾報春。 不才充野客,扶病送朝臣。 闕下搖青珮,洲邊採白蘋。 臨流不痛飲,鷗鳥也欺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 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 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 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 高談先馬度,僞曉預雞鳴。 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
一似桃源隱,將令過客迷。 礙冠門柳長,驚夢院鶯啼。 澆藥泉流細,圍碁日影低。 舉家無外事,共愛草萋萋。
風壤瞻唐本,山祠閱晉餘。 水亭開帟幕,巖榭引簪裾。 地綠苔猶少,林黃柳尚疎。 菱苕生皎鏡,金碧照澄虛。 翰苑聲何舊,賓筵醉止初。 中州有遼雁,好爲繫邊書。
濯水經何日,隨風故有人。 綠衣猶偪畫,丹頂尚迷真。 暗澹雲沈古,青蒼蘚剝新。 暎襟知惹淚,侵韉想縈塵。 掣曳無由睹,流傳久自珍。 武威應認得,牽挽幾當春。
絕頂松堂喜暫遊,一宵玄論接浮丘。 雲開碧落星河近,月出滄溟世界秋。 塵裏年光何急急,夢中強弱自悠悠。 他時書劒酬恩了,願逐鸞車看十洲。
東鄰美女實名倡,絕代容華無比方。 濃纖得中非短長,紅素天生誰飾妝。 桂樓椒閣木蘭堂,繡戶雕軒文杏梁。 屈曲屏風繞象牀,萎蕤翠帳綴香囊。 玉臺龍鏡洞徹光,金爐沈煙酷烈芳。 遙聞行佩音鏘鏘,含嬌欲笑出洞房。 二八三五閨心切,褰簾捲幔迎春節。 清歌始發詞怨咽,鳴琴一弄心斷絕。 借問哀怨何所爲,盛年情多心自悲。 須臾破顏倏斂態,一悲一喜倂相宜。 何能見此不注心,惜無媒氏爲傳音。 可憐盈盈直千金,誰家君子爲藁砧。
昨度[匡](厈)山下,春鶯曉弄稀。 今來[湓](盆)水曲,秋鴈晚行飛。 國有文皇召,人慙謫傳歸。 迴行過梵塔,歷覽遍吳畿。 杏樹栽時久,蓮花刻處微。 南溪雨颯颯,東峴日輝輝。 瀑溜天童捧,香爐法衆圍。 煙雲隨道路,鶯鶴遠驂騑。 遠上靈儀肅,生公談柄揮。 一兹觀佛影,暫欲罷朝衣。 (此詩見《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十八陽」「江」字〖七函、六十四冊〗。 )(按《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九江府」十一「寺院」引《江州志》。 「太平興龍寺在虎溪,本晉東林寺。 太元九年桓伊置,法師慧遠道場也。 」又引《元一統志》:「東林禪寺,《舊志》載在州境,晉武帝太和十年建,唐號太平興龍寺,最爲廬山之古剎,寺有慧遠袈裟。 」《江州志》又謂寺有劉孝綽、孟浩然、李白、崔融、錢起、裴休、皇甫冉、杜荀鶴及樂天之詩。 此詩即自所引錄出。 〖1〗《吉石庵叢書》影印日本藏古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收此詩,題作《遊東林寺》。 首句作「昨度匡山下」,第三句作「今來湓水曲」,均可訂《大典》之誤,兹據改。 第十五句作「煙霞隨道路」。 又詩後附跋云:「元和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孫朝散大夫使持節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上柱國清河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能再刊勒。 」)。
已愧名邦忝,仍無秀句傳。 花光隨處好,草色與愁連。 訟少庭常寂,心閒地更偏。 先生肯乘興,一醉賞風烟。
峽水方中駐,歸舟泝蜀門。 竹枝聲處處,梅蕊雪村村。 來去山巒笑,啼號地主恩。 幸然窮性命,不必賦招魂。
吟哦兩夫子,濯濯春月柳。 金石相擊撞,論文自爲友。 我欲和陽春,高調不容口。 披玩若爲稱,朝酣玉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