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翠森攅面面山,箇中佳致爲君還。 憑闌人在風塵表,落紙詩成咳唾間。 良夜幸陪紅袖醉,清時聊伴白鷗閒。 籠紗歸去高城晚,凝翠堂東月滿灣。
无
其他无
〔宋朝〕 王之道
紫翠森攅面面山,箇中佳致爲君還。 憑闌人在風塵表,落紙詩成咳唾間。 良夜幸陪紅袖醉,清時聊伴白鷗閒。 籠紗歸去高城晚,凝翠堂東月滿灣。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拾遺平昔居,大屋尚修椽。 悠揚荒山日,慘澹故園煙。 位下曷足傷,所貴者聖賢。 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揚馬後,名與日月懸。 同遊英俊人,多秉輔佐權。 彥昭超玉價,郭振起通泉。 到今素壁滑,灑翰銀鉤連。 盛事會一時,此堂豈千年。 終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編。
惟天地之無窮兮,哀生人之常勤。 往者吾弗及兮,來者吾弗聞。 已而,已而。
桃溪柳陌好經過,燈下妝成月下歌。 爲是襄王故宮地,至今猶有細腰多。
入苑白泱泱,宮入正靨黃。 遶堤龍骨冷,拂岸鴨頭香。 別館驚殘夢,停杯泛小觴。 幸因流浪處,暫得見何郎。
爐中九轉鍊雖成,教主看時亦自驚。 羣嶽竝天先減翠,大江臨海恐無聲。 賦歸已罷吳門釣,身老仍拋楚岸耕。 唯有太平方寸血,今朝盡向隗臺傾。
白髮太無情,朝朝鑷又生。 始因絲一縷,漸至雪千莖。 不避佳人笑,唯慙稚子驚。 新年過半百,猶歎未休兵。
煙鴻上漢聲聲遠,逸驥尋雲步步高。 應笑內兄年六十,郡城閑坐養霜毛。 (見《樊川文集·外集》)(按:此詩自宋時起,即收杜牧名下。 胡震亨《唐音戊籤》一〖《統籤》卷五六二〗云:「按牧之卒年五十,此云六十,或非牧詩也。 」其說是。 岑仲勉先生《唐人行第錄》引後二句詩後云:「如謂內兄指被送者而言,則牧既爲杜十三,其內兄〖即妻兄〗斷不能爲杜十三。 如曰詩題『杜十三』錯誤,亦有疑問,因牧卒時年僅五十一,若牧尚未還京,行年更不及五十,詩苟牧自作,斷不至如此荒唐。 故對此詩之較合理解釋,當是送者乃牧內兄之爲郡守者,後人不求甚解,將此詩混入《樊川集》內也。 」今按:《樊川文集》卷四有《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知作者即此人。 《全唐詩》卷五二四誤收杜牧名下,今爲移正。 又,杜牧《自撰墓志銘》稱妻裴氏,未言另有崔氏妻。 《樊川文集》卷九有其妻兄裴希顏墓志,希顏仕履未至州牧,姑存疑。 )。
繞繡屏飛花外蝶,隔金籠語柳中鶑。
危亭瞰碧虛,縹緲青林薄。 坐久人不知,衣上雲光落。 絕構臨層霄,虛窗動元氣。 晨興蒼莽間,諸峰在平地。
天津橋上弄猢猻,女子從來不出門。 却被罔明穿鼻孔,鬢邊香撼玉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