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次韻俞路分見寄 其二

〔宋朝〕 朱翌

龍尾道南初見子,烱如玉筍出瑶林。 別來東海記三淺,歌罷武溪同一深。 後五日看真得力,前三語且更留心。 平生著手枯桐上,會有人能識此音。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仙女詞

    玉京初侍紫皇君,金縷鴛鴦滿絳裙。 仙宮一閉無消息,遙結芳心向碧雲。

    楊衡 唐宋诗
  • 問漁叟

    生事同漂梗,機心在野船。 如何臨逝水,白髮未忘筌。

    徐凝 唐宋诗
  • 題柳

    天南與天北,此處影婆娑。 翠色折不盡,離情生更多。 雨餘籠灞岸,煙暝夾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繼得麽。

    狄煥 唐宋诗
  • 焚經臺

    門徑蕭蕭長綠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謾說函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 確實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僞築高臺。 春風也解嫌狼籍,吹盡當年道教灰。 (見《四部叢刊初編》影宋本釋法雲《翻譯名義集》卷七「續補譯師」條注。 日本《續藏經》本宋釋子昇、如祐輯《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下之下稱此詩爲「唐太宗《題白馬寺》」。 )(按:《全唐詩》卷七八六以此詩歸無名氏,云「其聲調不類,要是後人妄託。 」然此詩徵引甚早。 《翻譯名義集》亦非僞妄之書。 同卷錄義淨三藏詩,亦初唐時人。 恐館臣之意不在聲類,而在此詩有玷太宗之盛德耳。 義淨詩亦誤錄。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已斥其妄。 初唐七律傳世甚少。 故重錄之。 )。

    太宗皇帝李世民 唐宋诗
  • 詩偈 二十九

    一皮較一皮,孫子不如兒。 坐禪勝讀經,讀經勝有爲。 尋文不識理,棄母養阿姨。 阿姨是色身,阿孃是法體。 色身是文字,法入無爲理。 文字有生滅,無相宛然爾。

    龐藴 唐宋诗
  • 青峰詩

    野人不相識,偶坐爲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迴瞻林下路,已在翠微間。 時見雲林外,青峰一點圓。 (見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八。 )(按:原帖爲草書八行。 詩末有云:「近見崔法曹此詩,愛之不覺下筆也。 」岳珂跋云:「右唐無名人青峰詩帖真跡一卷。 帖亦與《奉禮》、《不倦》二帖相似,意皆出於習書之勤者,有小璽表焉。 」同卷跋《奉禮帖》,謂有貞觀初年風度。 )。

    無名氏 唐宋诗
  • 雜詠下 林禽

    蒙潤碧千顆,迎曦紅半頰。 閱古憩鵝池,牽連青李帖。

    洪适 唐宋诗
  • 中塗小歇

    山僮問游何許村,莫問何許但出門。 脚根倦時且小歇,山色佳處須細看。 道逢田父遮儂住,說與前頭看山去。 寄下君家老瓦盆,它日重游却來取。

    楊萬里 唐宋诗
  •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其三

    徑李渾穠白,山桃半淡紅。 杏花紅又白,非淡亦非穠。

    楊萬里 唐宋诗
  • 柳絮

    駘蕩風光將欲暮,柔條繫日縈霏霧。 寂歷閒庭芳草路,眉開青眼多情度。 脈脈依依愁不茹,欲翔未定邅容與。 體輕委蛻韶華去,飄泊晴天離又聚。 高低上下當何住,捲春匪蹴毬先赴。 小院深沈鋪月素,卿雲蟬逐凌波步。 撲樕追隨無定處,冰霜峭覺回寒沍。 梁王有客能辭賦,蒼凉雪苑知誰訴。 浮玉神山攻寶璐,屑屑虛花奈憑據。 還思道藴驚人語。

    薛季宣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