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和先師宏智和尚五轉位頌 金針去復來

〔宋朝〕 釋慧暉

清虛大道長安路,往復何曾有間然。 暗去明來鋒不露,渠儂始不墮中邊。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別嶺南熊判官

    十年常遠道,不忍別離聲。 況復三巴外,仍逢萬里行。 桐花新雨氣,梨葉晚春晴。 到海知何日,風波從此生。

    元稹 唐宋诗
  • 偶信

    浮生擾擾務華虛,未勝東歸重結廬。 自已忘言師靖節,聘関真隱慕玄居。 無機坐上休捫虱,失脚溪頭便釣魚。 唯恨世間些子事,兩莖衰髪爲人梳。

    張祜 唐宋诗
  • 直望漢江三百里,一條如線下洋州。 (以上六題均見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八三《興元府》)(〖1〗北宋文同《丹淵集》卷十五《崔覲詩》〖原注:大中時人〗:「崔覲者高士,梁州城固人。 讀書不求官,但與耕稼親。 夫婦既已老,左右無子孫。 一日召奴婢,盡以田宅均。 俾之各爲業,不用來相聞。 遂去隱南山,雜跡麋鹿羣。 約曰或過汝,所給爲我陳。 有時携其妻,來至諸人門。 乃與具酒食,嘯詠相歡欣。 山南鄭餘慶,辟之爲參軍。 見趣使就職,漫不知吏文。 已復許謝事,但謂長者云。 補闕王直方,本覲之比鄰。 文宗時上書,召見蒙咨詢。 薦覲有高行,用可追至淳。 詔授起居郎,裒斜走蒲輪。 辭疾不肯至,高風概秋旻。 我昨過其縣,裴回想芳塵。 訪問諸故老,寂無祠與墳。 斯人久不競,薄夫何由敦? 此縣漢唐時,諸公揚清芬。 刻詩子堅廟,來者期不泯。 」按:文同於北宋熙寧六年知漢中府,此詩爲其時作。 詩中保存了一些崔覲事跡的傳聞,故附存之。 )。

    崔覲 唐宋诗
  • 雨中偶成

    春來連日雨沉沉,撩我襟懷轉不禁。 布穀蜀來知有意,長虹吳下故爲淫。 梅香白轉千門玉,柳色黄深兩壁金。 此景若人真會得,東風誰是不知心。

    胡宏 唐宋诗
  • 子應和詩再用前韻

    江東臘雪爲誰多,清逼官梅興動何。 堂坐玉芝勞想像,句工冰柱老研磨。 賡酬往事思蓬島,災異狂言忤諫坡。 聽取金華新號令,要須白戰不持戈。

    王十朋 唐宋诗
  • 宿彭山縣通津驛大風鄰園多喬木終夜有聲

    木欲静,風不止。 子欲養,親不留。 夜誦此語涕莫收。 吾親之没今幾秋,尚疑捨我而遠遊。 心冀乘雲反故丘,再拜奉觴陳膳羞。 陶盎治米聲叟叟,木甑炊餅香浮浮。 芼薑屑桂調甘柔,稚鼈煮𦞦長魚䐹。 夜敷枕席視衾裯,晨起熏籠進衣裘。 哀樂此志終莫酬,有言不聞九泉幽。 北風歲晚號松楸,哀哉萬里爲食謀。

    陸游 唐宋诗
  • 凝露堂木犀二首 其二

    夢騎白鳳上青空,徑度銀河入月宮。 身在廣寒香世界,覺來簾外木犀風。

    楊萬里 唐宋诗
  • 寒食前一日行部過牛首山七首 其四

    出了長干過了橋,紙錢風裏樹蕭騷。 若無六代英雄骨,牛首諸山肯爾高。

    楊萬里 唐宋诗
  • 雲安監勸學詩

    雲安古湯谿,□□□□濱。 無室不鹽煙,無民不樵薪。 士子獨希少,錐刀事艱辛。 我因沿檄來,暇日聊咨詢。 谿山秀且清,湛碧高嶙峋。 衣冠杳不報,敢問夫何因。 盛言漢廷尉,有語詒鄉鄰。 三牛對馬嶺,有井無貴人。 斯言既篤信,詩禮不復聞。 我聞爲咨嗟,此語深非仁。 儒風一旦掃,有甚遭燒焚。 因言廷尉者,其生豈不神。 既稟神靈姿,甯非賢聖倫。 安得鄙俚語,千載愚斯民。 斯民有幸氏,貴豈無足尊。 唐皇上柱國,僞蜀掌絲綸。 遺誥尚可考,苗裔亦詵詵。 後生宜可畏,況逢堯舜辰。 如何三百年,自棄甘煨塵。 前賢不知慕,俚語常書紳。 不知非格言,野老相因循。 爲言聽我語,蜀氏初頑囂。 文翁爲益州,化蜀與維新。 英才出王馬,繼世揚子雲。 詞章靄當世,至今耀清芬。 自爾吾蜀士,文學多彬彬。 乃知湯谿上,未必無國珍。 琢磨始成器,匪即爲荆榛。 我雖非文翁,志使風俗淳。 亦非好辯者,示勸聊諄諄。 公侯甯有種,自致唯斯文。 蜀學乃孤陋,師友須隆親。 又當聽我言,既學須能勤。 不勤如不學,勤學始成身。 窮兮世巨儒,達兮國名臣。 唯恐學不至,學必無沈淪。 如不學爲名,不如復煎熏。 十室有忠信,見者希能遵。 會觀集歲後,俊造來誾誾。 一成詩禮鄉,舉充觀國賓。

    王日翬 唐宋诗
  •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八

    諸佛降生,鼻直眼橫。 打與狗喫,據令而行。 流通正法眼,日午打三更。

    釋崇嶽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