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折楊柳五首 其五

〔宋朝〕 曹勛

去日同君過渭橋,橋邊新雪未全消。 如今窗外楊花滿,憔悴無心約細腰。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呀鶻行

    病鶻孤飛俗眼醜,每夜江邊宿衰柳。 清秋落日已側身,過雁歸鵶錯回首。 緊腦雄姿迷所向,疎翮稀毛不可狀。 強神迷復皁雕前,俊才早在蒼鷹上。 風濤颯颯寒山陰,熊羆欲蟄龍蛇深。 念爾此時有一擲,失聲濺血非其心。

    杜甫 唐宋诗
  • 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見寄二十四韻

    白老忘機客,牛公濟世賢。 鷗棲心戀水,鵬舉翅摩天。 累就優閑秩,連操造化權。 貧司甚蕭灑,榮路自喧闐。 望苑三千日,台階十五年。 是人皆棄忘,何物不陶甄。 籃轝遊嵩嶺,油幢鎮海壖。 竹篙撑釣艇,金甲擁樓船。 雪夜尋僧舍,春朝列妓筵。 長齋儼香火,密宴簇花鈿。 自覺閑勝鬧,遙知醉笑禪。 是非分未定,會合杳無緣。 我正思楊府,君應望洛川。 西來風褭褭,南去雁連連。 日落龍門外,潮生瓜步前。 秋同一時盡,月共兩鄉圓。 舊眷交歡在,新文氣調全。 慙無白雪曲,難荅碧雲篇。 金谷詩誰賞,蕪城賦衆傳。 珠應哂魚目,鉛未伏龍泉。 遠訊驚魔物,深情寄酒錢。 霜紈一百疋,玉柱十三弦。 楚醴來尊裏,秦聲送耳邊。 何時紅燭下,相對一陶然。

    白居易 唐宋诗
  • 夏晚有懷平泉林居

    孟夏守畏途,捨舟在徂暑。 愀然何所念,念我龍門塢。 密竹無蹊徑,高松有四五。 飛泉鳴樹間,颯颯如度雨。 菌桂秀層嶺,芳蓀媚幽渚。 稚子候我歸,衡門獨延佇。 誰言聖與哲,曾是不懷土。 公旦既思周,宣尼亦念魯。 矧余竄炎裔,日夕誰晤語。 眷闕悲子牟,班荆感椒舉。 悽悽視環玦,惻惻步庭廡。 豈待莊舃吟,方知倦羈旅。

    李德裕 唐宋诗
  • 子夜四時歌六首 春歌 一

    陌頭楊柳枝,已被春風吹。 妾心正斷絕,君懷那得知。

    郭震 唐宋诗
  • 春日途中作

    干祿趨名者,迢迢別故林。 春風短亭路,芳草異鄉心。 雨過江山出,鶯啼村落深。

    李中 唐宋诗
  • 倖門(題擬)

    倖門如鼠穴,也須留一箇。 若還都塞了,好處却穿破。 (此首見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 鄭輯本亦未收。 )(〖1〗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王梵志詩曰:『倖門如鼠穴,……好處却穿破。 』此言近乎曹相國所謂以獄市爲寄也。 」〖2〗《太平廣記》卷八十二引《史遺》:「王梵志,衛州黎陽人也。 黎陽城東十五里,有王德祖,當隋文帝時,家有林檎樹,生癭大如斗。 經三年,朽爛,德祖見之,乃剖其皮,遂見一孩兒抱胎而□。 德祖收養之。 至七歲,能語,曰:『誰人育我?復何姓名?』德祖具以實語之,因名林木梵天,〖「因名林木梵天」,明鈔本《太平廣記》作「因曰:『雙木曰梵,名曰梵天。 』」語意稍長。 〗後改曰梵志。 曰:『王家育我,可姓王也。 』梵志乃作詩示人,甚有義旨。 」〖3〗楊慎《升庵詩話》卷四引唐釋道世《法苑珠林》:「梵志出家,白首而歸,鄰人見之,曰:『昔人尚存乎? 』梵志曰:『吾猶昔人,非昔人也。 』」按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亦載之,見第十三冊「吾猶昔人」條。 )。

    王梵志 唐宋诗
  • 聞墮薪有省偈

    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 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同前。 )(按:此偈爲與德韶「普請次」作。 )。

    洪壽 唐宋诗
  • 長干行二首 一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爲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迴。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五月不可觸,猨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胡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李白 唐宋诗
  • 挽程朝議二首 其二

    憶昔安輿到郡時,使君歡迓鎮江湄。 萬人踴躍瞻耆艾,千里歌謠美孝慈。 盛德所鍾門閥在,平生無愧鬼神知。 佳城一閉成千古,徒有陰風拂繐幃。

    吳芾 唐宋诗
  • 遊山五題 贈青林菴主

    佛性深如海,中邊見各異。 道在有無間,語論皆兒戲。 幾多名利僧,妄習諸家氣。 貪嗔尚纏牽,生滅何由離。 三世古今佛,豈離根本智。 捨此覓菩提,誰證菩提位。 吾師識自心,有爲皆委棄。 冥坐不知年,了了忘言意。

    余靖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