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寄中竺妙禪師

〔宋朝〕 釋慧遠

湖山添得老魔王,舌卷風雷眼放光。 背却法堂重勘破,不知誰與我分贓。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自詠

    鬚白面微紅,醺醺半醉中。 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 臥疾瘦居士,行歌狂老翁。 仍聞好事者,將我畫屏風。

    白居易 唐宋诗
  • 送僧歸天台

    辭秦經越過,歸寺海西峯。 石磵雙流水,山門九里松。 曾聞清禁漏,却聽赤城鐘。 妙宇研磨講,應齊智者蹤。

    賈島 唐宋诗
  • 翠葉纔分細細枝,清陰猶未上階墀。 蕙蘭雖許相依日,桃李還應笑後時。 抱節不爲霜霰改,成林終與鳳凰期。 渭濱若更徵賢相,好作漁竿繫釣絲。

    羅鄴 唐宋诗
  • 日暖萬年枝

    旭日升溟海,芳枝散曙煙。 溫仁臨樹久,煦嫗在條偏。 陽德符君惠,嘉名表聖年。 若承恩渥厚,常屬棟梁賢。 生植雖依地,光華只信天。 不才堪仄陋,徒望向榮先。

    郭求 唐宋诗
  • 和尹懋秋夜遊㴩湖二首 二

    煙靄夕微蒙,幽灣賞未窮。 艤舟待初月,褰幌招遠風。 鶴聲聒前浦,漁火明暗叢。 東山雲壑意,不謂爾來同。

    趙冬曦 唐宋诗
  • 贈樂使君

    知君桃李遍成蹊,故託喬林此處棲。 雖然灌木凌雲秀,會有寒鵶夜夜啼。 (〖1〗以上十三首詩從伯二五五五殘卷中錄出。 第一首下題名馬雲奇。 因爲這些詩格調相似,其中有多首詠及被吐蕃拘繫之事,故可定爲一人作品。 這個殘卷中還有五十九首伕名詩〖已編入第二卷〗,也是唐代中期我國國內民族戰爭中被吐蕃拘繫的敦煌漢族人所寫。 這些詩,過去未見著錄,《全唐詩》也沒有收入。 有三生前在巴黎圖書館將這一殘卷全文錄出,以後又作過整理加工,惜未最後定稿。 現據舒學同志的整理稿校對後輯入本卷。 〖2〗馬雲奇的生平目前雖無資料可查,但從這十三首的內容來看,尤其是從第一首《懷素師草書歌》所寫的懷素情況來看,詩的寫作時間與卷二那五十九首伕名詩大致相近,即在公元七五八--七八一年吐蕃逐漸侵吞河隴地區,而西州、沙州尚爲唐軍堅守之時。 (對馬雲奇詩及卷二無名氏殘詩集的作者近年有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 現摘錄柴劍虹、潘重規的文章如次,以供參考。 〖3〗)(柴劍虹《敦煌伯二五五五卷「馬雲奇詩」辨》〖刊《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四年第二輯〗認爲,伯二五五五卷中馬雲奇的詩只有《懷素師草書歌》一首,其餘十二首與另外五十九首一樣,均是一位佚名的落蕃人所作。 他指出,該卷第一部分正面抄唐人詩一百五十六首,文兩篇,背面抄詩三十二首,應是唐人詩文選集殘卷。 從抄寫情況看,正面顯係一人筆跡。 那五十九首坆名詩抄寫格式稍異,大多數詩題完整,且高出一格抄,內容又緊密銜接,作者自抄的可能性很大。 背面所抄,署名馬雲奇的只有《懷素師草書歌》一首,此詩詩題低兩格抄,署名又和詩題空兩格,且用大字抄寫。 《白雲歌》等十二首抄於此詩之左,並無署名,而且馬上改變了抄寫格式,字體也縮小了一倍,詩題頂格。 這十二首詩從抄寫格式到內容、風格均與馬雲奇《懷素師草書歌》迥異,卻與寫卷正面那五十九首佚名詩連貫一氣。 他將兩組詩相比較後,認爲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作者身世相同,詩的內容一致;第二,有些詩句極爲相仿,似出一人之手,兩組詩可能爲同一人所作。 他並推測這兩組詩的作者,可能即爲緊接前五十九首詩抄錄劉商《胡笳十八拍》後又自加一拍的「落蕃人毛押牙」。 關於馬雲奇,柴劍虹考證其《懷素師草書歌》應作於大曆六年冬至九年春之間。 並推測其可能到過河西一帶,蘇聯藏敦煌殘卷中有岑參《敦煌馬太守後亭歌》,這位馬太守是否馬雲奇,尚有待確定。 〖4〗潘重規《敦煌唐人陷蕃詩集殘卷作者的新探測》〖刊一九八五年六月出版的《漢學研究》第三卷第一期〗一文,爲作者在巴黎國家圖書館東方稿本部披閱敦煌原卷後寫成,也認爲馬雲奇是陷蕃詩集作者之一的說法是錯誤的。 潘文指出伯二五五五卷鈔寫詩文很多,也很雜亂。 馬雲奇《懷素師草書歌》後是沒有作者姓名的《白雲歌》等詩,前者字體較大,後者較小,並非同一人所書。 因此,不可根據前一首詩的作者,便牽連以下沒有作者姓名的詩篇歸屬爲同一人作品。 潘文進而考察了懷素的生平,考定其生於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 馬雲奇詩云:「懷素纔年三十餘,不出湖南學草書。 」可推知此詩作於早年未出湖南時,馬的年齡顯然超過懷素。 敦煌陷蕃在建中二年,其時馬雲奇應已是六十以上的老翁。 但仔細抽繹十二首陷蕃詩及另一組五十九首作品,作者應是盛年的男兒,詩中全沒有流露老翁的口吻。 因而確定《白雲歌》以下十二首不可能是馬雲奇所作。 同時,潘文也推測七十餘首陷蕃詩的作者可能是「落蕃人毛押牙〖衙〗」。 ))。

    馬雲奇 唐宋诗
  • 次韻鄭郎中作四明謝遺塵九題走筆不二 雲北

    雲北人言是北溟,脩鱗可駕上金庭。 高風已得扶摇便,聊向虛窗聚德星。

    史浩 唐宋诗
  • 頌古十三首 其二

    一畝之地,三蛇九鼠。 子細看來,是何面胔。

    釋德光 唐宋诗
  • 高景菴讀舊題有感

    莓苔風雨舊詩留,十七年前鬢未秋。 巖桂拂雲篁竹拱,樹猶如此一搔頭。

    范成大 唐宋诗
  • 易二首 其一

    立卦生爻事有因,兩儀四象已前陳。 須知三絕韋編者,不是尋行數墨人。

    朱熹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