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注雲霓爲國憂,何心肥馬更輕裘。 庶民愁恨旱無雨,三日滂沱農有秋。 且喜上公容我請,不辭大白共君浮。 人言太守無才術,端藉士龍監此州。
无
其他无
〔宋朝〕 王十朋
目注雲霓爲國憂,何心肥馬更輕裘。 庶民愁恨旱無雨,三日滂沱農有秋。 且喜上公容我請,不辭大白共君浮。 人言太守無才術,端藉士龍監此州。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曾聞宋玉宅,每欲到荆州。 此地生涯晚,遙悲水國秋。 孤城一柱觀,落日九江流。 使者雖光彩,青楓遠自愁。
隱者守恬泊,春山日深淨。 誰知蟠木材,得性無人境。 座隅泉出洞,竹上雲起嶺。 飢貁入山廚,飲虹過藥井。 前溪堪放逸,仲月好風景。 遊目來遠思,摘芳寄汝潁。
寒葉墜清霜,空簾著燼香。 生前既無事,何事更悲傷。
日晦隨蓂莢,春情著杏花。 解紳宜就水,張幕會連沙。 歌管風輕度,池臺日半斜。 更看金谷騎,爭向石崇家。
潭心烟霧破斜暉,殷殷雷聲隔翠微。 崖蹙盤渦翻蜃窟,灘吹白石上漁磯。 陵風舴艋謳啞去,出水鸕鷀薄泊飛。 秋霽更誰同此望,遠鐘時見一僧歸。
黑松林外路,風角遠嗈嗈。 朔氣生荒堡,秋塵滿病容。 豺掊沙底骨,人上月邊烽。 休作西行計,西行地漸兇。
建陽門外柳千條,斜插鸞篦小錯刀。 紫袖握蟬聲欲絕,紅巾撲蝶勢潛高。 愁眉對照烟江柳,嫩臉初開露井桃。 閑把金釵惱鸚鵡,亂聲啞嘎落輕毛。 (以上《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續編》收李郢詩卷,原藏於淳化軒。 卷末有樂全居士、柯九思、陳繹曾、周仁榮、張翥五人附跋。 茲錄前三人跋如次。 )(〖1〗其一:李公嘗出守房陵商州,有善政,以能詩聞諸公間,有文集行於世。 此詩翰墨豪健,自成一家。 宣和六年季夏一日,樂全居士書。 〖原注:張密學諱確,字子固。 〗〖2〗其二:右唐李郢字楚望書七言詩真跡,後有張樂全跋,曾入紹興內府,合縫小璽具存。 詩法清麗,筆意飄撇,自有一種風氣。 僕僅見宣和所收許渾詩稿,精緻亦如之,足以見唐人所尚,流風餘韻,令人興起。 至治初,以佳本定武《蘭亭》易得之,愛玩不能去手。 丹丘柯九思識。 〖3〗其三:唐李楚望端公大中十年七言詩一卷。 楚望以是歲登進士第,其上主司詩云:「閉戶偶多鄉老譽,讀書精得聖人言。 」視「一日看盡長安花」,殆有間矣。 宜其疏於馳競,以藩鎮從事終也。 此紙鳥絲欄絕精緻,字畫有歐柳意。 楚望居餘杭,豈出於故家遺俗之所傳者歟? 泰定元年十月十三日,吳興陳繹曾書。 )。
華陽仙洞口,半嶺拂雲看。 窈窕穿苔壁,差池對石壇。 方隨地脉轉,稍覺水晶寒。 未果變金骨,歸來茲路難。
靄靄高館暮,開軒滌煩襟。 不知湘雨來,瀟灑在幽林。 炎月得涼夜,芳樽誰與斟。 故人南北居,累月間徽音。 人生無閑日,歡會當在今。 反側候天旦,層城苦沈沈。
綠髮仙郎冠譽髦,墾田分土漢家曹。 詔頒紫檢瓊芝熟,歌闋青天劍棧高。 巴蒟溢盤馨晝饌,郫筒環席薦春醪。 西征自叱忠臣馭,千古王尊直筆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