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桃非桃杏非杏,獨與江梅相早晚。 天姿約略带春酲,便覺花容太柔婉。 霞觴瀲艷玉妃醉,應誤劉郎來閬苑。 會須參作比紅詩,莫學牆頭等閒見。
无
其他无
〔宋朝〕 王十朋
似桃非桃杏非杏,獨與江梅相早晚。 天姿約略带春酲,便覺花容太柔婉。 霞觴瀲艷玉妃醉,應誤劉郎來閬苑。 會須參作比紅詩,莫學牆頭等閒見。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春居無俗喧,時立澗前村。 路遠少來客,山深多過猨。 帶巖松色老,臨水杏花繁。 除憶文流外,何人更可言。
花開又花落,時節暗中遷。 無計延春日,何能駐少年。 小藂初散蝶,高柳即聞蟬。 繁豔歸何處,滿山啼杜鵑。
金溪碧水玉潭沙,鳧舄翩翩弄日華。 鬬雞香陌行春倦,爲摘東園桃李花。
桮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爲惑主聰。 盈篋謗書能寢默,中山不是樂羊功。
一衲淨居雲夢合,秋來詩思祝融高。 何因知我津涯闊,遠寄東溟六巨鼇。
昨度[匡](厈)山下,春鶯曉弄稀。 今來[湓](盆)水曲,秋鴈晚行飛。 國有文皇召,人慙謫傳歸。 迴行過梵塔,歷覽遍吳畿。 杏樹栽時久,蓮花刻處微。 南溪雨颯颯,東峴日輝輝。 瀑溜天童捧,香爐法衆圍。 煙雲隨道路,鶯鶴遠驂騑。 遠上靈儀肅,生公談柄揮。 一兹觀佛影,暫欲罷朝衣。 (此詩見《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十八陽」「江」字〖七函、六十四冊〗。 )(按《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九江府」十一「寺院」引《江州志》。 「太平興龍寺在虎溪,本晉東林寺。 太元九年桓伊置,法師慧遠道場也。 」又引《元一統志》:「東林禪寺,《舊志》載在州境,晉武帝太和十年建,唐號太平興龍寺,最爲廬山之古剎,寺有慧遠袈裟。 」《江州志》又謂寺有劉孝綽、孟浩然、李白、崔融、錢起、裴休、皇甫冉、杜荀鶴及樂天之詩。 此詩即自所引錄出。 〖1〗《吉石庵叢書》影印日本藏古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收此詩,題作《遊東林寺》。 首句作「昨度匡山下」,第三句作「今來湓水曲」,均可訂《大典》之誤,兹據改。 第十五句作「煙霞隨道路」。 又詩後附跋云:「元和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孫朝散大夫使持節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上柱國清河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能再刊勒。 」)。
晨起凌嚴霜,慟哭臨素帷。 駕言百里塗,惻愴復何爲。 昨者仕公府,屬城常載馳。 出門無所憂,返室亦熙熙。 今者掩筠扉,但聞童稚悲。 丈夫須出入,顧爾內無依。 銜恨已酸骨,何況苦寒時。 單車路蕭條,廻首長逶遲。 飄風忽截野,嘹唳雁起飛。 昔時同往路,獨往今詎知。
世人齪齪例卑嘶,槍榆不識南冥飛。 邂逅逢公能可意,笑呼文舉作羣兒。 扁舟十日繫楊柳,未忍憤然誇疾走。 官長雖嗔渠不聞,且覓吾徒絕詩酒。 笑談便覺無樊籠,勝景况復煩天公。 眼前突兀萬銀屋,河伯欲以山爲宮。 期公定非噲等伍,愛公高氣塞寰宇。 此行要須上九天,利磨干將斬張禹。
一带烟沙接冷雲,平林寂歷夕陽昏。 輕舟急槳歸何處,應住山前黄葉村。
利刀截斷命根,跳出狐群狗隊。 拈起萬煅蒺藜,鐵額銅頭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