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登巾山

〔宋朝〕 陳知柔

司馬胸中著雲夢,杜陵眼底蓋乾坤。 吾衰不復論茲事,飽看孤帆落遠村。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衡州早春二首 二

    病肺不飲酒,傷心不看花。 惟驚望鄉處,猶自隔長沙。

    呂溫 唐宋诗
  • 樂府新歌應教

    青樓綺閣已含春,凝妝豔粉復如神。 細細輕裙全漏影,離離薄扇詎障塵。 樽中酒色恆宜滿,曲裏歌聲不厭新。 紫燕欲飛先遶棟,黃鶯始哢即嬌人。 撩亂垂絲昏柳陌,參差濃葉暗桑津。 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園明月輪。

    謝偃 唐宋诗
  • 醉題邑宰南塘屋壁

    萬古清淮照遠天,黃河濁浪不相關。 縣留東道三千客,宅鎖南塘一片山。 草色淨經秋雨綠,燒痕寒入曉窗斑。 閩王美錦求賢製,未許陶公解印還。

    徐夤 唐宋诗
  • 柳枝辭九首 七

    掩映鶯花媚有餘,風流才調比應無。 朝朝奉御臨池上,不羨青松拜大夫。

    成彥雄 唐宋诗
  • 滄州百姓歌

    新河得通舟楫利,直達滄海魚鹽至。 昔日徒行今騁駟,美哉薛公德滂被。

    不詳 唐宋诗
  • 詠月

    天使下西樓,光含萬里秋。 臺前疑挂鏡,簾外似懸鉤。 張尹將眉學,班姬取扇儔。 佳期應借問,爲報在刀頭。

    康庭芝 唐宋诗
  • 予自右轄出鎮鍾陵秘監家兄不忍遠別亟見宰坐求替遂得同赴江西時也薦福大德顯公禪門上首言歸東林亦獲結侶道路陪遊每承清論今過寺因留題詩一首

    麟臺朝士辭書府,鳳闕禪宗出帝京。 歸到雙林親慧遠,行過五柳謁淵明。 白衣居士輕班爵,敗[衲]高僧[薄世]情。 引得病夫無外想,一心師事[竺先生]。 (見羅振玉《吉石盦叢書》影宋鈔本、《殷禮在斯堂叢書》校排本宋陳舜俞纂《廬山記》卷四。 詩缺六字,據《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九引宋佚名《江州志》補)(按:《全唐詩補逸》卷十二據《永樂大典》錄此詩,歸裴休,題闕另擬。 詩有誤字。 今重錄。 「一心」,宋抄誤作「二心」,羅校本已改正。 《江州志》作「一生」。 本詩作者,《永樂大典》及《廬山記》均題爲裴休,後者並收有作者兄裴謨之和詩。 岑仲勉先生《唐方鎮年表正補》謂:裴「休自中舍除江西,有張又新《建碑記》及杜牧《代讓平章事表》可證,非自右丞〖右轄〗出,休兄亦不名謨,唯《新表》中眷裴,僖宗相裴坦之兄名謨,乃知詩實坦作,後人誤書坦爲休也」。 其說可從,今據以移正。 )。

    裴坦 唐宋诗
  • 過三嶺苧溪

    世人休說行路難,鳥道羊腸咫尺間。 珍重苧溪溪畔水,汝歸滄海我歸山。

    釋清豁 唐宋诗
  • 池之清溪如杭之西湖某歸自三峽維舟弄水亭南望齊山翠微在眼登譙樓望九華見一峯奇甚呈提舉李子長知郡趙富文

    城南風物似西湖,萬里歸舟入畫圖。 光潔貯懷便弄水,翠微照眼稱提壺。 浦無時節秋尤好,池有精神貴可呼。 最是九華知客意,倚天遥露一峯孤。

    王十朋 唐宋诗
  • 書南堂壁二首 其二

    荒寒淺村步,隱翳小茅茨。 偶逐漁樵住,都忘歲月移。 閑惟接僧話,老始愛陶詩。 耆齒猶須幾,羸然敢自期。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