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金剛隨機無盡頌 無爲福勝分第十一 其二

〔宋朝〕 釋印肅

持經不自誇,白玉本無瑕。 若還更道會,碓觜却生花。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橫吹曲辭 關山月

    塞垣通碣石,虜障抵祈連。 相思在萬里,明月正孤懸。 影移金岫北,光斷玉門前。 寄書謝中婦,時看鴻雁天。

    盧照鄰 唐宋诗
  • 春暮郊居寄朱舍人

    幽深不讓子真居,度日閑眠世事疎。 春水滿池新雨霽,香風入戶落花餘。 目隨鴻雁窮蒼翠,心寄溪雲任卷舒。 回首知音青瑣闥,何時一爲薦相如。

    武元衡 唐宋诗
  • 新樓詩二十首 海榴亭

    海榴亭早開繁蘂,光照晴霞破碧煙。 高近紫霄疑菡萏,迥依江月半嬋娟。 懷芳不作翻風豔,別萼猶含泣露妍。 搖落舊叢雲水隔,不堪行坐數流年。

    李紳 唐宋诗
  • 上陌梯寺懷舊僧二首 一

    雲根禪客居,皆說舊無廬。 松日明金像,山風嚮木魚。 依棲應不阻,名利本來疎。 縱有人相問,林間懶拆書。

    司空圖 唐宋诗
  • 海燕雙飛意若何,曲梁嘔嘎語聲多。 茅檐不必嫌卑陋,猶勝吳宮爇爾窠。

    王轂 唐宋诗
  • 風流子 一

    茅舍槿籬溪曲,雞犬自南自北。 菰葉長,水葓開,門外春波漲淥。 聽織,聲促,軋軋鳴梭穿屋。

    孫光憲 唐宋诗
  • 前言

    唐詩體制繁複。 前承樂府、古風,後啟律詩、雜言,抒情、說理、敍事、寫景,蔚爲大觀。 上自達官,下至隱逸,文士筆述,民間口傳,遍地開花,豐富多彩。 它在中國詩壇上,也在世界詩歌史上,都占有並將永久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唐、宋、元至明中葉以前,唐詩選本多,而全集少。 明中期以後,漸有人重視唐詩全集的編刻,便斷代分期出書,流傳極少。 如隆慶時吳琯等《唐詩紀》,只成初唐、盛唐。 至清康熙四十五、六年間,纔開始根據胡震亨《唐音統籤》及錢謙益、季振宜連接編輯的《全唐詩集》(只有稿本。 初稿爲不同版本的詩集拼成,有抄有刻,我曾寫出目錄,留備參考。 該稿現在台灣。 清內府舊藏是重抄稿本。 )綜合改編成爲現時仍在通行的《全唐詩》。 《全唐詩》共九百卷,收詩五萬餘首。 因時時急於求成,存在不少缺點錯誤。 近代有不昳,如劉師培、李嘉言等提出勘誤和改編的意見,偶然也提到尚有可補之詩。 日本河世寧能早在我國韓隆時期進行《全唐詩》的輯逸工作,雖然所輯有限,又多屬摘句,最後附李嶠幾首詩的校異,也還是值得歡迎的。 近半個世紀中,有羅振玉、王重民,包括最近舒學等,單從敦惶遺書中先後輯出唐人遺詩共約一百八十首。 只限於文士的雅言詩,而未收民間的口語詩,終令人對唐詩有不全之感。 我在較長時期,對全漢至隋詩、全唐詩,都留心輯補,隨見隨鈔,各有積稿。 現中華書局以《全唐詩》先行再版,廣徵補遺。 最近一年多,我根據原輯加工,僅就手邊可利用的書,加以鈔補,五百五十餘人,詩一千餘首,摘句(一聯一韻作爲一句)二百三十以上,詞三十一首,編爲二十一卷。 現時的工作以補爲主,但也以補帶校。 如不事先反複細校,則又不知缺在何處。 多卷集的大家、名家,比較難補,而零句比全詩更難補。 古今學者中,雖對某一家某一集,進行過專門的研究,而竟不知何者可補,或雖補而反誤。 明、清刻本中,誤補者更多一些。 如《四部叢刊》影印明刊本《張籍集》,極爲錯亂,有《臺城》及其他十題,共十七首,實爲劉禹錫詩,《楊柳送客》等四首,爲李益詩,竟大量收入。 席刻《唐詩百名家集》中,《馬戴集》比《全唐詩》多出《早秋宿崔業居處》以下九首,皆爲秦系詩,又席刻百家有《于鄴集》,江標五十家小集有《于武陵集》。 《唐詩紀事》及《全唐詩》都分作二家,據《唐才子傳》,武陵爲鄴之字,實爲一人。 也有些詩。 見於兩家以上,不能肯定爲某一人詩者,保留詩題,文字出入較大者並存。 有此詩雖有疑問,如王維樂府詩等,也作爲附錄保存,留待後來學者參攷。 以上這些情況,都在詩前、詩後或詩人小傳中,加以說明。 體例問題:現在略依原書凡例,如已有傳的,就不再錄,沒有傳而可以查到的,就畧補小傳。 如暫時查不出,就參照原書前後人次,訂其時代。 否則統依姓名筆劃,集中放在「無世次」一卷之中。 本輯稿每詩後面,都注明出處。 所附小傳及詩解等,大都引用原文,形式近於《宋詩紀事》。 原書補遺、歌謠、神仙等詩,也是如此。 不過有詳、有略、也有遺漏,又多數不注出處。 這對以後校勘或改編《全唐詩》,有一定困難。 本輯稿破除以往慣例,不論帝王將相、朝野人士、婦女、僧道,都按時代先後排刊。 缺姓名而有時代,或有關人物可尋,也依照上例列入。 本輯稿略依《唐詩品彙》及《詩藪》、《唐音癸籤》所論,暫分爲初、盛、中、晚。 五代十國補詩較多,(李調元《全五代詩》晚全唐詩於,缺漏還很多。 )題作《全唐五代詩續補遺》,也是可以的。 胡震亨對胡應麟的論述,比較佩服。 但初、盛、中、晚,具體細分,又不盡相同。 如應麟以李適、孫逖爲盛唐,震亨改爲初唐;應麟以包融爲初唐,劉方平爲中唐,震亨都改爲盛唐;應麟以元載、蘇渙爲盛唐,震亨改爲中唐;應麟以魏謩、孫元宴爲中唐,震亨又改爲晚唐;應麟以杜荀鶴、沈彬、陳陶、黃滔特爲晚唐,震亨改爲閏唐(即五代十國)。 而初、盛、中、晚之中,又各有先後,至于五代十國詩在《全唐詩》中混而不分,現也略依《全五代詩》並參照《五代史》、《十國春秋》加以區分。 本稿是繼《全唐詩》原有補遺輯補的,故稱《續補遺》。 筆者限於時間和水平,目前只能勉成此初稿,難免有誤有漏,至於修改補充,更準確地加以排比,則有待今後進一步的努力。 童養年於安徽大學一九八○年四月。

    童養年 唐宋诗
  • 驛中七夕

    七夕雨初霽,行人正憶家。 江天望河漢,水館折蓮花。 獨坐凉何甚,微吟月易斜。 今年不乞巧,鈍拙轉堪嗟。

    徐鉉 唐宋诗
  • 頌古 其一二

    我腳何似驢腳,車輪頓生八角。 三千剎海波澄,一陣西風葉落。

    釋慧空 唐宋诗
  • 秋日山居八事 其五

    振衣拂曉啟松扃,月淡風輕酒頓醒。 密竹含烟争滴翠,幽蘭浥露遠聞馨。 清憐高潔蟬嘶柳,閒羡優游鹿食苹。 試枕碧流端洗耳,白雲深處誦黄庭。

    歐陽澈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