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鏡當堂不動光,自是揩磨不得方。 一點□明含法眾,森羅萬象不能藏。
无
其他无
〔宋朝〕 釋印肅
古鏡當堂不動光,自是揩磨不得方。 一點□明含法眾,森羅萬象不能藏。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嘉興郭裏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掃回。 唯有縣前蘇小小,無人送與紙錢來。
玉樹歌闌海雲黑,花庭忽作青蕪國。 秦淮有水水無情,還向金陵漾春色。 楊家二世安九重,不御華芝嫌六龍。 百幅錦帆風力滿,連天展盡金芙蓉。 珠翠丁星復明滅,龍頭劈浪哀笳發。 千里涵空澄水魂,萬枝破鼻飄香雪。 漏轉霞高滄海西,頗黎枕上聞天雞。 蠻弦代寫曲如語,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傾動煙塵起,猶在濃香夢魂裏。 後主荒宮有曉鶯,飛來只隔西江水。
莫莫復莫莫,絲蘿緣澗壑。 散木無斧斤,纖莖得依託。 枝低浴鳥歇,根靜懸泉落。 不慮見春遲,空傷致身錯。
夷門一鎮五經秋,未得朝天未免愁。 因上此樓望京國,便名樓作望京樓。 (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按:《全唐詩》卷五六三收此爲令狐綯詩,題作《登望京樓賦》。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云:「按《寰宇記》一開封府浚儀縣,『望京樓,城西門樓,本無名,唐文宗太和二年,節度使令狐綯重修,因登樓賦詩曰』云云,詩中不免作未免。 據《舊書》一七上,長慶四年九月,『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由此計至大和二年,恰是五年。 綯雖嘗一鎮宣武,但《舊書》一七二《綯傳》云:『咸通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三年冬,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則先後祇兩年,非五經秋也。 且在大和二年後三十餘祀,紀年亦不合,是知《寰宇記》云令狐綯,實令狐楚之訛,此詩應移收前五函九冊,綯更無他詩,名應刪却。 」今從其說錄歸楚名下。 《舊唐書》卷十七上載大和二年十月李逢吉移宣武,「代令狐楚,以楚爲戶部尚書」。 楚在宣武任時間正與詩合。 )。
傳得仙家不老方,釀成春色甕頭香。 一樽聊爾資杯酌,爭似相携入醉鄉。
降生月氏國,名鳩摩羅多。 宿乘尊者記,不二阿彌陀。
老惜親朋別,貧知客寓愁。 青燈耿遥夜,濁酒對窮秋。 寒日催征騎,新霜倚縣樓。 因君問淝水,莫渡北來舟。
涅髭只誑客,那可誑妻兒。 誑得妻兒著,還能誑面皮。
四歲尚少房玄齡,七步未饒曹子建。
諸父論情是至親,若爲見賣苟全身。 發崔冤魄旋無憾,眼見君侯殺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