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千四一姪見贈筇竹杖以詩謝之

〔宋朝〕 李呂

常瞻南極畫圖中,壽相偏宜九節筇。 珍重阿戎來寄我,慚無林下老仙風。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郊廟歌辭 太清宮樂章 紫極舞

    至道生元氣,重圓法混成。 無爲觀大象,沖用體常名。 仙樂臨丹闕,雲車出玉京。 靈符百代應,瑞節九貞迎。 寶運開皇極,天臨映太清。 長垂一德慶,永庇萬方寧。

    不詳 唐宋诗
  • 送韋判官歸薊門

    桑乾歸路遠,聞說亦愁人。 有雪常經夏,無花空到春。 下營雲外火,收馬月中塵。 白首從戎客,青衫未離身。

    于鵠 唐宋诗
  • 使還湘水

    歸舟宛何處,正值楚江平。 夕逗煙村宿,朝緣浦樹行。 于役已彌歲,言旋今愜情。 鄉郊尚千里,流目夏雲生。

    張九齡 唐宋诗
  • 巴南旅舍言懷

    萬浪千巖首未回,無憀相倚上高臺。 家山如畫不歸去,客舍似讐誰遣來。 紅淚罷窺連曉燭,碧波休引向春盃。 後時若有青雲望,何事偏教羽冀摧。

    羅鄴 唐宋诗
  • 後記

    右《全唐詩補逸》二十卷。 是稿初印於丙子歲(一九三六年),當時收詩止二百七十有奇,暫分七卷,名曰《全唐詩補逸初稿》。 稱《初稿》者,蓋欲賡揚裒集,期畢功釐定於他日也。 其明年而蘆溝變起,舉家流徙,奔走萬里,藏書既失,舊業盡廢,甯居之不遑,奚論撰輯。 荏苒八載,抗戰勝利,始得復返金陵。 顧政敝民窮,生事維艱,丁彼衰世,徒知騰議於私室,已無心於學問矣。 及己丑歲(一九四九年)而雄旆南指,落葉東飄,日出曜景,積瘴煙銷,慶堯宇之得蘇,見山河之重締,薄海同歡,余寧獨異? 自來南師,將三十年矣,生計豐足,心神怡暢,得黨政之關懷,承師友之相勉,於教學之餘,復得游心翰府,繼事蒐聚,雖四凶逞虐之日,猶未嘗或輟。 積之既久,漸成卷帙,略加編次,合之舊稿,得詩近八百篇,離爲二十卷,仍其名曰《全唐詩補逸》。 自維頭白齒脫,精力有竭,而唐詩散佚,遠不止外,倘假我以年,其增輯續補,願待來日,則茲編雖稱《全唐詩補逸》,仍以初稿目之可耳。 惟昔丙子舊稿,收韋莊《秦婦吟》一首,又曾錄《雲謠集雜曲子》三十首及無名氏詞等爲一卷,今王重民氏《敦惶曲子詞集》及《補全唐詩》既悉數絬刊矣,故從刪。 又《全唐詩》以日人朝衡及新羅公主金真德等雜於唐詩人之列,茲編則集日人及新羅人之與唐土人士有交往酬唱者,各自成卷,標以「友邦」之目,附於編末,意欲存當時文化交流之跡云爾。 此則有異於《全唐詩》體制者。 值茲付印之際,畧記前後過程如此。 戊午歲(一九七八年)秋,孫望記於南京師範學院。

    孫望 唐宋诗
  • 句 其五七

    高懷不我棄。

    釋曉瑩 唐宋诗
  • 故參政李公挽詩三首 其三

    公在南荒日,迹危名愈尊。 芝蘭坐奇禍,瓜葛醖讒言。 斥去權臣力,生還聖主恩。 衛公精爽在,何用些招魂。

    王十朋 唐宋诗
  • 爲牡丹去草

    手種名花夢亦隨,一年年望好花枝。 爲花去草優饒處,兩袖青苔十指泥。

    楊萬里 唐宋诗
  • 立春帖子 太上皇帝閣 其四

    氣衝魚鑰敞金扉,風射蛟冰泮玉池。 從此苑中多樂事,和詩誰是沈佺期。

    周必大 唐宋诗
  • 寄題九日山廓然亭

    昨遊九日山,散髮巖上石。 仰看天宇近,俯歎塵境窄。 歸來今幾時,夢想掛蒼壁。 聞公結茅地,恍復記疇昔。 年隨流水逝,事與浮雲失。 了知廓然處,初不從外得。 遥憐植杖翁,鶴骨雙眼碧。 永嘯月明中,秋風桂花白。

    朱熹 唐宋诗